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概述 1、设备定义 实际使用寿命在一年以上,在使用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且能独立完成至少一道工序或提供某种动能的机器。 注:一般单台设备价值超过800元即可列为固定资产,主要看公司规定。 2、设备全过程管理 设备全过程管理就是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技术、经济的综合管理。 实现设备全过程管理,就是要加强全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横向协调,克服设备制造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的脱节,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为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创造条件。 3、设备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 设备有两种形态,即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 (1)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 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即为设备实物形态运动过程。 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物理和化学的作用而产生磨损、腐蚀、老化等,使设备实物的技术性能逐渐劣化,因而需要修复与更新。设备实物形态管理就是从实物形态运动过程,研究如何管理设备实物的可靠性、维修性、工艺性、安全环保性及使用中发生的磨损、性能劣化、检查、修复等技术业务,其目的是使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设备最佳的输出效能。 (2)设备的价值形态管理 新购置的设备,经安装调试合格投入使用前,其价值形态表现为财务账面上的原值。设备投入使用后,一方面,设备运行需要资金的继续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折旧,使它的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过产品销售予以回收,表现为原账面价值的减少,即设备的净值逐渐降低。当设备不再继续使用或报废,通过出售,回收部分剩余价值或残值。 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就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研究设备价值的运动,即新设备的投资及设备运行中的投资回收,运行中的耗损补偿,维修、技术改造的经济性评价等经济业务。其目的就是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实物形态是价值形态的载体,价值形态是实物形态的货币表现,二者既对立又统一,设备综合管理的实质就是设备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以追求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 4、设备管理的方针、原则、主要任务 (1)设备管理的方针 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以效益为中心。就是要建立设备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积极推行设备综合管理,加强企业设备的优化组合、安全生产与节能,确保企业设备的保值增值。 A、设备管理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为目标 综合效益高就是投入最少的资金(Money)、人力(Man)、设备(Machine)和原材料(Material)并采用最优的方法(),力争获得更多的输出,即获得产量(Product)高,质量(Quality)好,成本(Cost)低、交货期(Delivery)准,并且生产安全、环境保护(safety)良好,同时促进操作人员的精神状态(Morale)。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对设备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影响生产的主要要素将是设备。 B、设备管理与安全生产 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造成企业生产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一设备”这一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如设备的防护装置不完整,设备结构不安全,存在缺陷;违反操作规程、超负荷使用设备,劳动组织不合理;设备维护管理不善等等。所以,必须在设备一生全过程中考虑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设备设计、制造时需全面考虑各种安全装置,并确保装置的功能和质量;在进行工艺布置和设备安装时不仅要考虑安全上的合理性,更重要的要考虑生产技术上的安全性;定期对设备尤其是功能动力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和试验;严格遵守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 C、设备管理与节能 企业使用的能源是由能源转化设备、传输设备、用能设备所组成的系统实现的。所以,节约能源与设备及设备管理密切相关。首先,节约能源必须实行“全员管理”及能源消耗定量管理,广泛开展节能教育,消灭设备跑、冒、滴、漏等明显浪费能源的现象;凡经大修的设备必须恢复原有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加强全厂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利于节能;对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必须实施技术改造措施或更新计划,尤其是对耗能大户的能源转换设备如风机、水泵、炉、窑,必须及时更新,这对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有着重要意义。 D、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化 由于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量过于庞大,很多企业都不做这方面的工作。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2)依靠技术进步。 一是适时进行设备更新; 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三是推广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等管理新手段。 A、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更加容易和全面,这些使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设备使用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享和交流,有利于强化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设备制造部门应听取和收集使用单位的信息资料,不断改进设计水平,提高制造工艺水平,转变传统的设计思想,逐步向“无维修设计”目标努力。 B、公司要建立、健全资料室,专人管理,及时更新资料、标准。 国家发改委每年都公布高能耗机电类目录,我们要及时跟踪,结合实际请对有关设备重新选性更换。 借鉴同类型厂家成功的经验,对关键设备实行在线诊断、监测,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量,避免设备出现问题后的抢修及工艺系统波动造成的减量减产。 (3)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企业生产经营和设备管理的辨证关系。 A、设备管理与产品质量 设备管理的宗旨之一就是为保证产品质量服务。目前,企业开展的IS09000论证是建立产品质量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它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各过程进行管理和有效控制,实现质量体系的要求。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对产品质量尤其是“质控点”设备进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不仅对设备设计制造及选型质量、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精度、性能、可靠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控制,还要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技术水平、环境条件和加工产品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只有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对影响质量的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B、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 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集成化。由于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势必提高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 可靠性是一门研究技术装备和系统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科学,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能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保证所需的工作寿命和零故障率的方法。可靠性科学在预测系统的状态和行为的基础上建立选取最佳方案的理论,保证所要求的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标志着机器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所需质量指标的性能。不可靠的设备显然不能有效工作,因为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