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你若成长,你若成长,, ,事事可成长事事可成长 我想起了我的高考。当年考前填报志愿,我选择了华南师范 大学农村定向招生化学教育专业,同学们很不理解,因为这意味 着毕业后要回到宁静然而落后的家乡。 当年回家乡教书是个冷门 职业,我把握住本地区唯一的名额,如愿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大 学毕业至今 20 多年,我一直待在乡村学校,我的简历只有一行 ——从 1998 年到现在,在揭西县南侨中学任教。 最初忐忑不安地上了讲台,因年轻的缘故,很容易就能感受 到工作中的种种小幸福。但是,当教书变成一种习惯之后,迷茫 接踵而至:学校地处农村,高中部面临招生困难、学生难教难管 的尴尬局面;教师难以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中找到职业成就感;学校 缺乏科研氛围,教师缺少成长途径。令我担心的是,教书经验日 渐丰富,激情反而日益减少。年复一年,事务性的工作让我疲于 应付,焦头烂额。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媒体渗透入个人生活, 随时“空降”的任务,更让我卷入一种莫名的焦虑之中。我必须找 回曾经的职业激情,摆脱得过且过的职业状态,寻找适合自己的 研究方向并让自己从中受益,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调整自我的生 命状态。 自我突围的起点在于心中的梦想 ——做一名有尊严的教育 工作者,关键则在于自己思维方式的改变。在教育的“应然”与“实 然” 之间,农村教育陷入了“ 育人” 与“ 育分” 无法平衡的困境,并由 此产生出一个悖论:农村高中的学生基础那么差,我怎样才能把 他们教好,考出好的分数呢?所谓教学相长,没有好的学生,我 怎么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呢?农村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人, 在于乡村教师的职业态度的改变与专业能力的提升,改变教育, 可以从改变自己出发。教师首先要成为追求终身发展的人,这样 才能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相信成长是人一辈子的事, 用令人信服 的经历去引领学生的成长, 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教师可以对学 生产生不言之教的功效。凭借从毕生发展观而来的教育观,以及 随后的教育实践,我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从农村的教育现实出发, 班主任岗位本应成为乡村教师守望 教育理想的阵地。但事实并非如此,学校领导常常觉得班主任难 安排,教师则觉得班主任难当。每到开学之初,学校领導都会困 惑:新学期谁来担任班主任?理想坚守不易,班主任难当主要与 当下面临的职业困境相关: 学校或社会先给班主任树立一个完美 的形象,但现实中完美难以实现,干得最多的人,受到的批评反 而最多。班主任在精神层面上的成长诉求尤为强烈,尤为重要, 要肯定并引领教师在班主任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人的追求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就算是两者得 其一,也会给人带来强劲的动力。我没办法让学生考出一个很高 的成绩,并因此成为名师,但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实 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时间追溯到 2013 年,那时我刚成为广东省 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之一 ——揭东二中李桂华名班主任工作室 的成员,当时的契机正是我德育研究之路的起点,后来我抓住机 遇成为揭阳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我们在教育理论的指 导下去解释、分析教育现象 ;在教育实践当中去思考教育的复杂 性;研究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原因,探索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途 径。班级管理不再局限于事务性管理,我们既是管理者又是研究 者,我们过上一种有意义的研究者的生活。 在农村教育中,一旦你自觉地走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就会 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特别的突出,特别的引人注目,甚至有意 想不到的重大收获。 我们依托省市级工作室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 开展叙事德育研究,学习怎样表达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故事中搭 建人际之间的链接,共情地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理解教师的职 业困境并做出回应。我们受到来自更大的地域、更大范围的教育 同行的关注。这种关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共情就是那 束光,穿透现实的困境,找到我们作为教育者的共通之处。下面 这段文字来自《共情的力量》一书,充分展示了叙事的魅力:“我 跟其他人连接的最有意义的方式就是讲出我的故事。 这也是在生 活中我们身处一段真诚的关系时要做的事情——我们讲故事, 我 们听故事,然后我们花时间在这些讲述中寻找意义,希望能找到 一个共同的线索和主题来给我们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 帮助自己 找到一个前进的目标, 找到能穿透黑暗、 指明道路的那束光。 ”在 叙事德育中我们充分体悟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充分体会到 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价值, 通过教育实现追求人生幸福的内在价 值。 共情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在一次非正式的场合中,一位同 事当着很多人的面问我: “你的班主任工作室已经寿终正寝了 吧?”我平静地回应:“我的工作室已经圆满完成首期任务,并且 通过了各项考核。 ”群体中的共情会把一个人拉向同质化, 使教育 研究困难重重,回忆当初我在申报的时候,时任领导语带嘲讽地 说: “你是想找个大铜锣来敲啊! ”乡村学校的教研氛围可见一斑, 教师要具备成长型思维方能克服种种现实困难。 美国心理学家卡 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一书告诉我们,当我们想摆脱内心的 阻碍时,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重新定义成功的思 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促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并清醒地意识到当下的经历,正在塑造我们的人生,一旦我们相 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优秀,我们就不会介怀今天的失败,不会 纠结当下的人和事。挫折也好,偏见也好,所爱所恨也罢,只不 过在丰富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终将汇聚生命的能量,在教育 实践中释放自己的生命激情。相信发展,相信改变,容易形成正 向反馈,微弱优势聚沙成塔。累积效应是成长美学的特征。 2021 年 5 月 19 日,我坐上开往广州的列车,此行的目的地 是华南师范大学,任务是参加“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遴选的现场答辩。 经过我个人申请、 我所在学校和县教育局推荐、 揭阳市教育局择优选送、省专家分组评审,我终于来到了现场答 辩环节。这一路走来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进入现场答辩的老师 已为数不多,我所在的揭西县就剩下我一个人。答辩的流程中有 个人陈述 5 分钟,申报人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主要教育教学业 绩和教育教学实践反思,以及专家提问和申报人回答 10 分钟。 20 日上午, 我从华南师范大学的西门进入校园, 穿过熟悉的玉兰 路,一路遇见田径场、行政大楼、手球馆,来到答辩现场田家炳 教育书院。 此次的活动关系到我能否进入一个高水平的成长平台, 重要性不言而喻,况且还有1/6 的人将在本轮被淘汰,这增加了 现场答辩的紧张气氛。 我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也许不够完美, 但我将尽可能充分地表达我的教育理念, 我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 会,我将在不完美的状况下参与竞争。不管成功与否,这都将是 我一次重要的历练,而经历会塑造一个人的思想。 陈述的内容选择哪一方面呢?我来自农村学校, 没有显赫的 教育教学成绩, 但是我要尽可能地表达出教育过程中成长型思维 形成的心路历程。 备战的方法是选择写稿背稿还是现场发挥?这 一次我不写稿,前一天晚上在酒店里,我思考我要表达的观点, 并对着镜子念了几遍,把握好时间和节奏感。现场答辩,靠的是 语言,我的所思所想,都要靠语言去表达,我要训练自己在公开 场合用语言表达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