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
第四节第四节 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 一、建立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建立供应链企业的激励机制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一个实际例子谈起。某一大型汽车制造商为 了促进其生产的汽车在市场上的销售,向分销商提出了一个促销的激励措施。公司规定,只要经销商的销 售额达到一定数额,年底时制造商将付给经销商一笔奖励资金。同时,为了帮助经销商,制造商出面与银 行签订了分期付款的协议。此举推行下去之后,曾出现一阵销售热潮,库存量明显下降。但是,到年底一 算账,制造商才发现有问题。原来,经销商为了扩大销售业绩,纷纷下调价格出售汽车。结果,汽车卖出 去不少,经销商也得到了实惠,但是制造商则损失惨重。制造商不得不承受低价销售的损失,使本来就步 履艰难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雪上加霜。于是,制造商不得不检讨该项措施的失误,第二年重新制定新的促 销战略。 这个例子说明,制造商的出发点是激励经销商多卖汽车,希望在给自己带来效益的同时,经销商也能获得 一定利益。但是,事与愿违,此激励措施不但没有发挥正常作用,反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在实现委托-代理过程中的风险所造成的。委托 -代理过程中的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不完全信息下决策的风险、代理人的道德风险等。 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事实上就是居于信息优势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 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信息非对称现象在经济活动中相当普遍,而许多经济合同又都是在信息非对称条件 下执行的,就难免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之一在于代理人拥有私有信息,这从道德风险 对策环境中看得很清楚:委托人与代理人签订合同时,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相互对称的(至少双方都认为 他们自己已经掌握了对方了解的信息)。然而,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后,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某些私 有信息,特别是代理人的努力程度方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可能会利用其私有信息采取某些损 害委托人利益的行动(如上面举的汽车经销商的例子)。为了克服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委托-代理理论普 遍发展了以合作和分担风险概念为中心的信息激励机制理论。 对于委托人来讲,只有使代理人行动效用最大化,才能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要使代理人采取效用 最大化行动,必须对代理人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激励。因此,委托人与代理人,即制造商和供应商或制造商 和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就转化为信息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所以说,如何设计出对供应链上的各 个节点企业的激励机制,对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是非常重要的。 二、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 激励机制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在组织行为学中就专门讨论激励问题,在委托-代理理论中也研究激励问题。 这里我们将激励的概念和范围扩大到了整个供应链及其相关企业上,从广义的激励角度研究供应链管理环 境下的激励和激励机制的建立问题。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基本观点,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可以用公式表示:工作成绩=f(能力×动机),即一个人工 作成绩的好坏,既取决于人的能力,也取决于人的动机。如果一个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即动机被激发, 那么他取得的成绩就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在对职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 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则可以达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 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 3~4倍。它反映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在现代企业中, 人们往往不是不会做,而是不积极地去做。因此企业管理重要问题之一是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职工 积极性是与个人需要和动机相联系,是由动机推动的。可以说,影响积极性的基本因素是人的需要和动机。 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点:人人有待激励,人人可以激励。只有了解人的需要和动机的规律性,才能预 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才能达到激励职工、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这就是“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激 励模式。 从供应链的委托-代理特征去理解,所谓激励,就是委托人 拥有一个价值标准,或一项社会福利目标,这些标准或目标可以是最小个人成本或社会成本约束下的最大 预期效用,也可以是某种意义上的最优资源配置,或个人的理性配置集合。现在,委托人希望能够达到这 些目标,那么,委托人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使其他市场参与者(代理人)都能够使利己行为的最后结 果与委托人给出的标准一致呢更进一步地分析,激励就是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在选择或不选择委托人标准 或目标时,从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标准或目标一致的行动。由于每个经 济模型都是一个机制,因此,设计激励机制必然要求既定模型应符合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范畴,在管理学的应用中,对激励的研究一般限于个人行为的范围。供应链激励因其对 象包括团体(供应链和企业)和个人(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两部分而将研究范围扩大为个人的心理和团 体的心理。一般地讲,供应链涵盖的社会范围很大,具有社会性,供应链的团体心理即是社会心理。供应 链的社会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个体“-个人心理的一般特性,即基于需要产生动机进而产生某些行为以 达到目标。但是整体毕竟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供应链的社会心理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作为众多企业的集合,供应链管理系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成员企业的积极性不够,核心企业的开拓精神不强烈,有些企业是小富即安,更有一些企业仅安于维持现 状、做到不亏损就心满意足了,或者是受到竞争压力和外部某些压力(例如项目失败,市场需求疲软等) 而退缩、丧失进取心等。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也有需要、行为、动机和目的,也有心理活动,也有 惰性,当然也需要激励。供应链激励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供应链包含组织层(即供应链层)、 企业层和车间层等三个层面,可激励对象包括供应链自身、成员企业、企业管理人员、一般员工。其中管 理人员(企业家)和一般员工的激励属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范畴,因此供应链激励主要专注于供应链环境下 的成员企业。 供应链企业的激励过程可以借用传统的激励过程模型来描述,如图 10-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的 激励机制包含激励对象(又称激励客体、代理方)、激励的目标、供应链绩效测评(包括评价指标、指标 测评和评价考核)和激励方式(正激励和负激励,物质性激励、精神性激励和感情性激励)等内容。事实 上,根据供应链激励的特点,供应链的激励机制还隐含了两个内容:供应链协议和激励者(又称激励主体、 委托方)。考察激励主体实质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实现激励行为,达到什么目的。 图 10-5 供应链企业激励过程 三、供应链协议 供应链激励需要一个好的规则来评判好与坏。供应链协议(Supply Chain Protocol, 缩写为 SCP)充当了这 一角色。供应链协议将供应链管理工作进行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供应链绩效评价和激励的实现提 供了一个平台。 供应链协议是将供应链管理工作进行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协定。供应链协议为激励目标的确立、供 应链绩效测评和激励方式的确定提供基本依据。激励目标要与激励对象的需要相联系,同时也要反映激励 主体的意图和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