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展览大纲
涪陵概览 10% 一、乌江门户(地理位置) 涪陵区位于东经 106°56'—107°43' ,北纬 29°21'—30°01'之间。地处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 接南川区、武隆县,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 涪陵区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 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 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 二、物产丰富(资源环境) 涪陵区土地面积为 2941.46 平方公里, 其中: 耕地面积 67045 公顷, 园地面积 5332 公顷, 林地面积 126133 公顷。涪陵区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原煤储量 3071 万吨,石灰石储量 4 亿吨, 天然气储量 17 亿立方米,铁矿储量 2249 万吨,铝土矿储量 54 万砘。页岩气产能达 10.81 亿立方米,占 全国总产量的 73.3% 三、文脉悠长(历史文化) 涪陵 2000 多年前曾为巴国都城,自唐代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是程朱理学发祥地之一,北宋大儒程颐曾 长期在涪讲学、注《易》 。是全国革命老区,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于此。涪陵榨菜被评为世 界三大名腌菜之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下碑林”白鹤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 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 “三线建设”丰碑 816 地下核工程是目前已解密的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上亿年 地质运动造就出武陵山大裂谷等自然奇观。 建议展项:壁挂地图+通电玻璃:壁挂地图显示涪陵基本区域位置和交通状况,外侧设置通电玻璃,播放涪 陵城市宣传片;图文展板显示城市基本信息 巴国故郡/福地 25% 一、一步千年(历史沿革) 早在距今 5000 年以前,区境已有人类居住。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 为巴国地(曾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三十年 (公元前 227)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东汉时,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增置汉平县,隶涪陵郡(郡 治彭水郁山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 34)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郡县建置 变化较大。隋置涪陵县、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唐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 化县。北宋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置涪州,辖武龙县。明置 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置涪州,不领县。民国初(1913 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 道(东川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 年初,置川东涪陵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柱、武隆、长寿、彭水 7 县,隶川东行署区。1952 年,川东酉阳区并入川东涪陵区,增辖垫江、黔江、酉阳、秀山 4 县,隶四川 省人民政府。1958 年, 长寿县划入重庆市。 1968 年改称涪陵地区。 1983 年撤涪陵县设涪陵市。 1988 年, 分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 5 县设黔江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1958 年由酆都 县更名)、垫江县和武隆县。1994 年,撤南川县,设南川市。经国务院批准(国函 1995]106 号,1995 年 11 月 5 日),1996 年 1 月,撤涪陵市,设枳城区、李渡区;1996 年 3 月,撤涪陵地区,设地级涪陵市, 下辖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1996 年 9 月 15 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 意,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 1997 年 3 月 14 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 议案,涪陵市正式改隶重庆直辖市。1997 年 12 月 20 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 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 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设计建议:涪陵有四大文化,分别为巴枳文化,易理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和榨菜文化。在展板贴图时, 是否可以考虑将阴阳太极、白鹤梁题刻的元素融入进去 二、故城遗珠(历史建筑及涪陵区保护性建筑规划) 1、老城肌理(历史街区) (1)蔺市古镇 蔺市古镇是一地名,位于长江南岸涪陵城西边 20 公里,该镇四面环山三面绕水,镇内有文庙、王爷庙 及南华宫、万寿宫、禹王宫等宗教场所,另有鲁班堂、太平池、龙门桥、碉楼等历史遗迹十余处。其中, 文庙和龙门桥属市级文物保护场所,修建于明清时期的街巷和现代桥上建筑,风情别致,古今并存,让人 流连忘返。 (2)外河白家场 (3)大顺半边街 大顺半边街,是依据地形依山而造的杰早,其南边建于清代晚期,北边建于民国初期,呈阶梯状,错落有 致。以中间排水沟为线,街道宽 1.8 米,路面用青砂条石错缝铺平。道路两边房屋建筑多为一屋一底,户 户相连。主要以穿斗式木结构“四懔四柱两穿”为主,房顶为悬山式。 2、古建遗存(重点遗留建筑) (1)柯中意洋人楼 柯中意洋人楼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敦仁街道南门山社区涪陵中心医院内。该洋楼于 1914 年由加拿大牧师 柯中意主持修建,此建筑为砖木结构楼房,共分三层一地下室,翼角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内设有烟 通两处,内有回廊、天窗、壁柜、烤火炉、地下室等西式建筑物。柯中意洋人楼曾被作为医院使用,是民 国时期的公共建筑。其外观风貌及园林环境极好,建筑结构稳固。 (2)陈凤藻庄园 陈凤藻庄园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大乡村一组,小地名洋房子。占地面积 468 平方米,建筑面积 272.16 平方米。该建筑由石、砖、木、土等传统材料构成,建筑结构采用砖木结构,外型风格古朴,单檐 歇山式屋顶,顶上有老虎窗 2 个,周边为人字三角豪式屋架,二层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四周均有回 廊拱廊。该建筑对研究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有一定价值。 (3)李蔚如故居 (4)陈万宝地主庄园 陈万宝庄园群位于涪陵区青羊镇,现状保留下来的庄园建筑有 7 座,其中,陈万宝庄园是清代诰赠朝议大 夫陈万宝的庄园,修建于 1862 年。该建筑呈四合院布局及四合院外加小四合天井结构。地势后高前低, 北面为院墙。为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逗梁架。 (5)816 工程遗址 816 地下核工程总建筑面积 10.4 万平方米,大型洞室有 18 个, 道路、 导洞、 支洞、 隧道及竖井等达到 130 条,所有洞体的轴向线长叠加达 20 余公里,其中,最大洞室高达 79.6 米,侧墙开挖跨度为 25.2 米,拱顶 跨度为 31.2 米,面积为 1.3 万平方米。这样“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的工程设计在 1978 年曾 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3、保护性建筑规划 (1)研究目的 (2)近现代建筑分布 (3)保护与利用 三、先人智慧(涪陵四大文化) 1、巴枳文化 涪陵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及至唐代,涪陵境内仍居住着“夏、巴、蛮、夷”四种民族。巴蜀史专家 蒙默教授认为,上古枳巴族居此,后建立过“枳巴国” 。在涪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