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竟不可得________ ③是非木柿________ ④据理臆断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 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 (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 (2)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②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 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 的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阅”是“经过,经历”;“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2)①句中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 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信服)、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 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学者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 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 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 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 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据此,可从“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 究”的角度来谈文章蕴含的道理。如: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经历;② 终了,最后;③ 这 ;④ 主观地判断 ⑵ 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②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⑶ 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 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 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 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 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 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是石头的特点应该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 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 ?“大家都 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 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 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 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 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荒唐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 更荒唐吗?“ 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 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2.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 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凤》)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及\鲁肃过寻阳 C.曝麦\于庭 D.不觉潦水\流麦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 ③妻尝之田尝:________ ④时天暴雨时:________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 B.治经为博士邪其后遂为名儒 C.妻尝之田康肃笑而遣之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往事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5)甲文中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明白了 ________;乙文“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 ________。 【答案】 (1)D (2)历史;重新;曾经;当时 (3)B (4)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5)吕蒙变化告诉我们:①开卷有益。②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 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专 心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1)“不觉潦水/流麦”改为“不觉/潦水流麦”。句意为:没有发觉雨水冲 走了麦子。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之间划开。故选D。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