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卫生体制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 [] 摘摘要要::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 5 年多的改革和建设,初步 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针对现存的社会医疗保险 覆盖范围狭窄、改革不配套、政 府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多 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社 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和加大医疗保险改革力度等举措加以解决。 一一、、现现行行医医疗疗保保障障制制度度构构架架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 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此同时,针对基 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 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 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目前中 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农村居民, 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或 新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以上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 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国务院于 1998 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过 5 年多的实践,截至到 200 3 年 6 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 1.0094 亿。全国大部 分地区(98% )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 1 / 8 果,其 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的医疗 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医疗保险的保 障机制基本得到发挥。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 响。首 先,它 对促进国企改革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作用。在一亿多参保 人员中,65% 是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二是促进了参保人员的就医方 式和医疗消费观的转变,参保人员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权。三 是推进了医疗服务和药品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健康发展。 基本医疗保险 用药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 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医疗服务供方 的约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四是抑制了医疗费 用不合理的增长势头。据统计,1990 ——1998 年卫生系统综合医院 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增长率分别为 25.0% 和 23.7% ,2001 年分 SU 降低为 9%和 5%. (二)各种类型的补充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国家鼓励用人单 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在实践中,除了国家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外,各地还摸索出 多种形式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模式。 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社会保险 的方式运作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的补充医疗保险; 由工会组织经办的职工互助保险等。 2 / 8 (三)医疗救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员工正 式就业的工作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作为参保单元;二是缴 纳保险费与享受待遇相联系。 它将没有在正规部门就业的人口和没有 能力缴费的单位的职工排除在现行制度之外, 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属 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因此,针对医疗保险制度性缺陷, 一些城市纷纷出台了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以北京市为例,200 1 年 12 月,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联 合出台了《北京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从 2002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主要内容是对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予以减免。 综上所述,经过 5 年的改革和建设,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 度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体制转轨和機制转换。在体制上,完成了从原来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福利型向社会医疗保险型的转轨;同时,在新 制度下,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费用分担,医疗服务竞 争( 定点医院),费 用控制( 结算方式)以 及社会化管理等新的运行 机制。在制度层面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各种 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商业医 疗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为补充,以社会医疗救助为底线的多层次医 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 / 8 二二、、医医疗疗保保险险制制度度评评估估 尽管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 展,但 总体上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还不尽人意。新制度 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还很多,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有必要对医疗保险 制度,特别是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理清今 后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思路。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是: (一)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 截止 2003 年 6 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突破一 亿人,但从总量上看,医疗保险覆盖面只相当于城镇就业人口(200 1 年)的 42% ,在三大社会保险中是参保率最低的。 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是国有企业和一些机 关事业单位的职工,还包括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大量的其他类型企 业的职工,非 正式就业( 灵活就业)人 员,城 市弱势群体( 低收入或 下岗、失业职工,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城的农民工,较早退休的“体 制内”人员等),以及农民还没有被制度所覆盖。 总体来说,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还是相当有限 的,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还没有制度上的医疗保障。据卫生部的统计 资料,2000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已经达到 4700 多亿元,其 中居民个人 支出近 2900 亿元占其 61% ,说明能够享受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 4 / 8 还是少数人。 (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尽管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合作还 有明显欠缺:一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 是现有体系中各个层次的运行还没有纳入正轨,成效并不显著。职工 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和 社区医疗服务等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是关系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能否顺利推 进的关键。医 疗卫生体制包括医疗机构(主要是医院)的补偿机制问 题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问题。就一般的意义讲,医院补偿机制就是 指医院获得收入的方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的性质是非盈利的和福利性的,其 经费基本上来源于财政或企业( 单位)拨款,医院的其他日常性成本 则通过医疗服务的收费来补偿,因此,医院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也不 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对国有医院的补偿政策也有所变 化,补 偿的规模逐渐降低,医院以经营收人为主,追求经济效益成为 医院的经营动机。为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允许医院从他们销售 药品中获得 15% ~30% 的价差作为补偿。在 中国,90% 的药品是由医院 5 / 8 零售的。在追求利润的诱导下,医院常常给患者开大处方,特 别是多 开国外进口或由外资企业生产的价格高昂的药品。 药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也存在着严重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 致使药品虚高定价,严 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医 院“ 以药养医”的 补偿机制,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的弊端,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运 转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基本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