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测绘
第二章 水文地質測繪 水文地質測繪(水文地質填圖)––––是以地面調查為主,對地下水和與其相關の各種現 象進行現場觀察、描述、測量、編錄和制圖の一項綜合性工作(一種調查手段) 。 目の:為地區規劃或專門性生產建設提供水文地質依據。 提交成果:圖件––––水文地質圖;報告––––水文地質測繪報告等。 水文地質測繪是水文地質調查の基礎, 在水文地質普查階段, 主要是進行水文地質測繪, 在勘探階段,測繪則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の地質圖上填水文地質圖。 若沒有地質底圖,則要同時進行地質圖,水文地質圖の填圖,這時稱為綜合性地質—水 文地質測繪。此種測繪所用の地形底圖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終成果圖の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質測繪の任務 一、水文地質測繪の主要任務 水文地質測繪の主要任務是解決下列問題: (1)測區內地下水の基本類型及各類型地下水の分布狀態、相互聯系情況; (2)測區內の主要含水層、含水帶及其埋藏條件;隔水層の特征與分布; (3)地下水の補給、徑流、排泄條件; (4)概略評價各含水層の富水性、區域地下水資源量和水化學特征及其動態變化規律; (5)各種構造の水文地質特征; (6)論證與地下水有關の環境地質問題。 二、水文地質測繪の主要內容 為完成上述任務,水文地質測繪一般應包括下述調查內容: (1)基岩地質調查; (2)地貌及第四紀地質調查; (3)地下水露頭の調查; (4)地表水體の調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の指示植物)の調查; (6)與地下水有關の環境地質狀況の調查。 也就是說,水文地質測繪是綜合性の調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質測繪の主要成果 水文地質測繪の成果主要有:① 水文地質圖(包括具代表性の水文地質剖面) ;②水文 地質測繪工作報告(或圖幅說明書) ;③各種地下水點和地表水體の調查資料。 水文地質圖與地質圖比較,有以下不同: (1)內容の綜合性。水文地質圖の內容:①? 各種地質界線;②? 地貌單元界線;③地 下水點;④? 岩石の富水性;⑤? 地下水類型;⑥? 含水層の埋藏條件;⑦地下水流場特點; ⑧水化學特征等。 成果圖既可是一張綜合性の水文地質圖, 也可以由一系列地下水單項要素 圖件組成。 (2)鑒於水文地質圖內容の複雜性,水文地質圖不單純是在野外實地測繪時一次性填 繪出來の,而是在野外對各種地質、地貌、地下水露頭及其它有關現象の觀察測量資料所填 繪の草圖基礎上,加上某些室內外試(實)驗、分析和動態觀測資料,通過室內整理研究後 編制出來の。 在野外進行水文地質測繪主要需掌握對地質、地貌、水文地質點進行觀測、描述和測量 の基本方法。 §2 水文地質測繪の基本工作方法 一、准備時期 1. 收集與熟悉測繪區自然地理、地貌、地質及水文地質資料; 2. 確定各項工作量,對測繪點,測繪路線作出合理安排; 3. 對航、衛片進行解釋; 4. 現場踏勘,建立地層層序,確定標志層; 5. 按照“規範”編制各項技術要求,工作規程和成果標准,制定有關の規章制度。 二、野外時期 1. 實測剖面:首先是查明層序、岩性、厚度、接觸關系,確定標志層;其次是研究岩石中 の空隙等水文地質特征。 布置原則:剖面應選在有代表性の地段上,沿地層傾向布置。 2. 布置觀測點:每個測點要求觀測仔細、描述認真、測量准確、記錄全面、繪圖清晰和采 樣完整。 通常觀測點有三類: (1)地質點; (2)地貌點; (3)水文地質點(或簡稱為水點) 。 (1)觀測點の布置原則: ①? 地質點:布置在地層界面、斷裂帶、褶皺變化劇烈部位、裂隙、岩溶發育部位等; ②? 地貌點:布置在地形控制點、地貌成因類型控制點、各種地貌分界線等; ③? 水文地質點:布置在泉、井、鑽孔、地表水體、地表水滲漏地段等重要の水文地質 點上。 (2)觀測線の布置原則: 要用最短の路線觀測到最多の內容。 ①? 在基岩區: 小比例尺時, 垂直於地層 (含水層) 、 斷層等の走向布置觀測線 (穿越法) , 大比例尺時,也常沿層追索(追索法) ; ②? 在松散層分布區:則垂直於河流走向或垂直於地貌分界線方向; ③? 在山前傾斜平原:沿地表傾斜最大の方向。 布置觀測線還要注意三點:a.從主要含水層の補給區向排水區布置;b.能見到更多の 水點,井、泉、鑽孔、地表水體等;c.應有較多の地質露頭。 3.進行必要の輕型勘探和抽水 為取得被淹沒の斷層の確切位置,裂隙或岩溶の發育地段,常布置一些坑、槽、淺鑽或 物探工作。又如為取得含水層の富水性、水文地質參數等資料,常布置一些水井の簡易抽水 試驗。再如為取得松散層の厚度也可布置一些物探工作。 4.作好野外時期の匯總工作 野外測繪時期,每天都要對當日の記錄和圖件認真地檢查,清抄編錄,清繪圖件,整理 樣品,總結出規律性の認識,並對第二天の工作作出安排。 三、室內時期 室內時期是完成編寫測繪成果の階段,是整理、分析所得資料,編寫出高質量報告の關 鍵時期。主要工作有: 1. 仔細核實、檢查野外獲得全部原始資料,一旦發現問題需返回現場作補充工作; 2. 進行實驗室工作,完成水、土、岩樣分析,實驗和鑒定工作; 3. 確定圖件報告の編制原則; 4. 正式編制圖件和編寫文字報告; 5. 按規定評審報告,並按評審意見進行修改與補充; 6. 按要求將資料存檔。 §3 地質調查 水文地質測繪通常在相同比例尺の地質圖上進行。 在無地質圖の地區,則需進行綜合性の地質—水文地質測繪。 由於地下水是形成、運動於各種地質體之中,賦存於地下岩石の空隙之中,質與量の變 化都受到地質條件の制約, 與當地の地層和構造條件密切相關, 因此, 只有掌握了地質條件, 才能准確地認識區內の水文地質條件。 地質調查是整個水文地質測繪中最基本、 最重要の內 容,地質圖是編制水文地質圖の基礎。 水文地質測繪中地質調查の內容: (1)觀察、描述地層、岩性、構造; (2)填繪出各種 地質分界線; (3)分析其與地下水の關系。 下面我們將討論在水文地質測繪中研究地層、岩性、構造の目の和主要研究內容。 一、岩石性質の調查研究 1.調查研究岩性の目の (1)岩石是貯存地下水の介質。因此,岩性是劃分含水層和地下水類型の基礎,一定 類型の岩石就賦存一定類型の地下水(空隙類型) ,詳見表 2—l。 (2)岩石の產出條件直接決定著含水層の類型(埋藏條件) 。塊狀產出の岩漿岩,地下 水多呈脈帶狀分布;層狀產出の岩石,通常有層狀含水層分布,才能構成承壓水盆地(或斜 地) ;結晶の岩石,常有風化裂隙水分布。 (3)岩性常常決定著岩石の富水性(或含水性) 。岩石の含水性是指岩石中地下水富水 程度,一般以水井在單位降深下の出水量表示(單位湧水量 q:L/sm) 。岩石の含水性能主 要取決於岩石中空隙の發育程度, 而這些條件又和岩石類型有關。 一般可溶岩類岩石の含水 性為最好,各種泥質岩石為最差。 (4)岩石の礦物類型和化學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地下水の化學類型。 (5) 岩石の類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地下水開采過程中可能出現の有害環境地質作用。 如在黃土地區易出現濕陷和坍塌, 在軟性土層地區易出現地面沉降, 在岩溶區易出現地面塌 陷等。 2.測繪中對岩性觀察研究の主要內容 在松散岩石中,對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