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 心部分。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在目前,既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又没有一个 很成熟的方案,各高职院校都在结合自身的发展环境、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战略、 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既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也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而是一个能够实际操作 的、目标非常明确的、工作任务十分清晰的、符合市场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的方案。 其方案落脚的重点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心内容,成为各 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领域。 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而完整的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经过了几 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锤炼,形成了具有普通高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而且有着可资比较的中外 课程体系框架。但作为高职教育,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而是高等教育的另外一种 形式、另外一种类型。因此,高职必须要有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反观目前高职教育 的课程体系,基本上就是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压缩饼干,或是将原有的学科课程 加以重组的结果,所形成的课程体系不具有自身的特色,无论把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 如何的拿来套用, 还是不断的改良或扬弃, 都不能充分的体现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宗旨, 都不能说明职业教育是一个明显的独立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对现有的 高职课程体系进行彻底的打破,必须消除传统的、固有的课程体系建立的观念,构建出具 有高职特色的、能够体现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目 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职业院校来讲,这是一个攻坚战,也是一场科研战,是一个非常 严肃的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懈研讨的课题。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一般要经过六个步骤:一是课程的市场调研与论证;二是 课程的开发与选择;三是课程的结构与分层;四是课程的整合与实施、五是课程的落实与 检查、六是课程的评价与反馈。这六个步骤,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会形成不同的课程体 系。各职业院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在构建自身的课程体系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指 导思想,对所实施的课程体系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1.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核心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涉及到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核心能力;二是核心课程。 核心能力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也称为关键能力,此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 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在 70 年代初提出的。 它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 它是方法能力 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它是指一种普通的、可迁 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关键能力在我国被称为核心能力,首次 2 出现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发展纲要》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中, 这项研究成果把人的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了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 技能和核心技能, 并在纲要中对核心能力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我们可以对核心能力做出通 俗的理解,就是人的核心能力并不随着岗位的消亡而随之消亡,在一定程度上,其最终融 合发展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讲,核心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核 心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它们是范围窄、 数量少,但通用性、适应性最强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 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强调的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如口头 表达和书面语言;计算、推理方法;科学原理和应用;逻辑分析;创造、想象和直觉思维 的方法;体育技能和心理健康。目前,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职业院校的主流思想,如何 建立有效的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职业院校寻求的一个主要课题。 核心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在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中, 有一部分是对形成核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课程群,构成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主 要是解决一系列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课程、主 干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并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实施,达到完整有序地完成既定的一个共同 的目标任务。 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特别是适应社会能力的形成,是需要通过指导才能达到这一目 标,这种核心能力的训练以及培养,必须是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较完整的手段进行 实施的。 这必然就要求职业院校设计出或构建出一个有效的课程体系, 通过这个课程体系, 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各种门类和在这些领域内探索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获得多少不同的分析 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何的运用,以及他们的价值所在,并把学生朝着标志一个人受过良好 训练的知识、智力技巧和思维习惯的方向引导。 显然可以看出,这种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把核心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的,是以 核心能力的培养来构建课程体系,而且是围绕着以核心课程体系为主导来进行的。 2.建立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建立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宽范围培养市场需用人才的指导思想。因此,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必然是以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主体。这种指导思想,更能体现以人 为本,以充分满足社会、学生对技能学习的需求。建立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必然要 求在课程的开发上,具有广泛性,能满足学生对各种技能学习的多方面的需求。在课程的 开发上,又必然要求相适应的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室的有效跟进,有满足学生对技能学 习、培训的各种门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和一定的技术指导队伍,这必然要求学校有一定的资 金实力和一定的发展规模。从一定程度上讲,建立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主要是以满 足学生个体对技能的需求为出发点的,而这种技能在市场具有何种代表性,并不是考虑的 重点。如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目前有很大的生源市场,生源个体对计算机技能有一定 3 的需求,但市场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需求并不大,职业院校为满足这一部分生源对计 算机应用技能的需求,也必须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支撑这一专业。从一定意义上讲,这 种课程体系的建立也是职业院校为普及某种技能而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 3.建立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的课程体系 国家职业职格证书制度, 是我国行业准入的一项基本制度, 是为了规范市场准入秩序, 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合法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而实施的一项有效的制度。目前,这项制 度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加强。职业职格证书是由代表国家权威部门发放的,针对某个职业 技能等级的证明,这种证明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可表明某人在某一职业鉴定所达到的技 能水平。因此,职业资格证书的存在,表明着社会某一职业的成熟,也表明着这一职业在 社会的广泛度。进入某一职业是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进入的门栏,不仅表明这一职业受到 国家保护,而且说明这一职业的技能已经成熟,已经形成了规范的技能等级标准。随着社 会的发展与进步,一些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一些旧的职业又不断的淘汰,当新的职业技能 不断成熟,形成一定的技能规范和标准,就会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加以规范和实 施。建立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就是以具有成熟技能职业作为专业而建 立的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