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 色, 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 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 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 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 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 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 上做个好公民” 。 我校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因此, 更应该加大学校、 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 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 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以人为本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 一个更积极向上、 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 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 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召 开家长会,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 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 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 联系和密切配合,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校 内外结合,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极影响,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德育 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 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那么,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 性,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把“管、卡、 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通 过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作为师德教育深入 的突破口,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诀窍”。如我校除了坚持不懈地对 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外,还创 设了良好的德育环境,充分利用班级黑班报、学校德育栏对学生进行 德育教育。同时,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 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 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通过少先队组织开展丰 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拓宽德育途径。如:学校开展“重信用、守 承诺、铸文明”的诚信教育,依照《纲要》、《守则》、《规 范》、《若干意见》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开展传唱《文明南昌“三字经”》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 素养和文明礼仪素质。我校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我们的做法 是“四个结合”即诚实与《行为规范》相结合、诚实与普法 相结合、诚实与文明健康相结合、诚实与革除陋习相结合。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主题班会、演讲、作文、讲故 事等形式,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 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围绕“纪 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长征 70 周年,郑 和下西洋 600 周年”三大主题,开展“心系祖国、健康成长” 的“八个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师生热爱祖国、珍爱和平的 思想。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我校把加强班级建 设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要务来抓,做到“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在班级目标上体现“抓常规、重建设、创实绩”。在管 理上体现“抓基础、重过程、创特色”,在班级形象上体现 抓典型、重全体、创一流”。促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 助人为乐、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真正做到在学校是个好 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少年。 二、 构建家校网络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大教 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 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 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 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众多家长在瞬息万变的信 息社会里,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缺乏良策,存在若干困惑与苦恼。我们在与家庭 联系中,不难发现: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 在失误,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有 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 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 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 代价,一心为了养育孩子,孩子不应做出错事,因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训 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 了解其思想情况,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 因此,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 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如 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建立家长、 学校联系监督卡: 通过监督卡与家长联系, 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 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的目的和教育要求。 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 验,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学校” 栏目,向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 另一方面,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 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师的劳动;应该加强同学 校尤其是班主任、 任课教师的联系, 经常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 加强信息反馈。此外,还应该主动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力争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好家 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 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目标 都是一致的, 家庭教育只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 佳效果。 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三、开辟德育实践基地 促进社会教育发展 社会教育的范围很广, 它既是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的延伸, 也是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它可以改变学校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办封闭型学校 的现象。但是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首先,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对 它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孩子还小,不会与社会扯上关系,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 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其次,有些社会活动的意义没有体现时代特 点,激发不起学生的认识。如多少年来 3 月 5 日总是上街擦一下栏杆,打扫一下 街道。学生没能体会到这种社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甚至也认为是为搞活动而搞 活动,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第三,有些社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