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知识总结讲解学习
高物理力学 结 识总中知 精品文档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规律总结高中物理力学公式、规律总结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1、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2、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3、摩擦力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f静≤f 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 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 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4、力的合成: F1 F2 F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 1、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F 合 = ma (1)瞬时性: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3)同一性:F与 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 (4)相对性;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5)局限性: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 子 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可归纳为: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为同时、同性、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说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 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 为负。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 vt/ 2=v平均= 1、基本规律: vt= v0+ a t重要推论: s v0v t 2 1 2a t 2 2 v 0 v t s = 2t 2 v v tvs/2=o 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 = vot + vt2-v02= 2as 2、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推导方法) ①前 1秒、前 2 秒、前 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4∶9∶…… ②第 1秒、第 2 秒、第 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 ③前 1米、前 2 米、前 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2∶3∶…… ④第 1米、第 2 米、第 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2 1∶ ( 3 2)∶…… 3、两种典型的运动 ①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 停。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v 1 v 2 v v B a1t1= a2t2s1∶s2= t1∶t2 2 ②等时往返 1:3 a1 、s1、t1 a2 、s2、t2 A B C 物体在恒力 F1作用下,从 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 t 到达 B点。这时 A B vB vA 突然撤去 F1,改为恒力 F2作用,又经过时间 t 物体回到 A点。 a1∶a2=1∶3F1∶F2=1∶3W1∶W2=1∶3 vA=2 vB 4、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 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 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2 v2vv 上升高度: H = o上升时间: t=o落回原位置时间:t =o gg2g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t-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 1、小船渡河 最短时间 v 船 v 1 2g t vt= v0-gt 2 最短位移 v 船>v水 v 船 v 最短位移 v 船<v水 v v 船 v 水 v 水 v 水 2、平抛 水平: 位移: x= vot分速度:vx= vo v0 x x β y y α s s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α v vy y v vx x v v 精品文档 竖直: 位移:y= 1 gt2分速度:vy= g t 2 v y y tgβ = tgα= xv x 重要推论: tgα= 2tgβ 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x的中点。 3、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 V= R=2f R= 2R2 角速度:= 2 f TtT v242 2R 2 R 42f2R= v向心力: F= ma向心加速度:a = RT 说明: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 心。 4、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模型:最高点最小速度gr(此时绳子的张力为零), 最低点最小速度5gr(此时绳子的张力为 6mg) (2)“杆”模型:最高点最小速度 0(此时杆的支持力 为 mg), 最低点最小速度2 gr(此时杆的拉力为 5mg) 6、天体运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万有引力=向心力 V242Mm 2 m(R h) m 2 (R h) m G (R h)2T(R h)2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gR2= GM (黄金代换式) 2R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c、第一宇宙速度 v= 机械能机械能 GM gR R 1、功:W = Fs cos (F—恒力,s—相对于地面的位移, —F与 s 的夹 角) 2、功率: P = W (在 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t P = Fvcos (v 为瞬时时速度时,P 为瞬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 均功率) 3、求功的方法: ①用定义求恒力功.②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求功. ③由 F-s 图象求功.④用平均力求功. ⑤由功率求功. 4、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力的功-----------机械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 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11 22 公式: W 合 = Ek = Ek2一 Ek1 =mv 2 mv 1 22 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1 22 公式: mgh1 +mv 1 mgh 2 mv 2 或者 Ep减 = Ek增 22 动量动量 p2 1、动量:p= mv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p=2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