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 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 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 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 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 才相等。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 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 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 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米 / 秒。 (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 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 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加速度 ( 1)加速度的定义 VV :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义式 :a = t0 t ( 2)加速度是矢量 , 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质点做减速运动 . s, 则 , 定 , 则则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 a 恒定。当 a 与 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 1)基本规律 ①速度时间关系: vv0at ②位移时间关系: xv0t 1at 2 2 ( 2)重要推论 ①速度位移关系: v2v022ax ②平均速度: v vv0v t 2 2 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x=xn+1-xn=aT2。 3.自由落体运动 (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 2)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重力加速度 g 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 =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因此 , 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 在地球表面, 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随高度增加 速度 g 10m/s2 。 (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值越小,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v t =gt .H=gt 2/2,v t 2=2gh 4. 用电火花计时器 ( 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步骤: (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 ,细绳跨过定滑轮 ,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 ,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 , 后放开纸带 . (5)断开电源 ,取下纸带 (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 C O A ? ?? BC ? D ?? E 3.07 12.38 27.87 (1) B ABBC 2T CB BC CD 2T 49.62. 77.40 CD BC 2 ( 2) a TT 5.位移-时间图象的信息点 图 2-5 (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图线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表示轨迹。 (2)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切线的斜率表示某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横截距表示物体出发的时刻,纵截距表示零时刻物体的出发位置。 6.速度-时间图象的信息点 (1)横坐标表时间,纵坐标表速度。图线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切线的斜率表示某时刻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横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 第三章相互作用 1、力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⑴使受力物体发生 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2、重力 1.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 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 重力的大小: G=mg 3、弹力 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1. 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3. 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形变越大 , 弹力越大 . ,K 为劲度系数 )弹簧弹力: F=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 4. 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 , 不易觉察 , 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4、摩擦力 (1 ) 滑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