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技巧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技巧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技巧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技巧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 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技巧, 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 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 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 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 落实、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 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 建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近年来高考试卷申明 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 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其中有 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 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 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已学过的初中 课本,而应该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并 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还要注意与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有机 联系。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掌握图像要领熟悉判读技能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 具。建立空间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都需要以图像作为主要媒 介。运用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复习活动 中不可缺少的学具。地理图像类型很多,如各种地理事物分 布图(可分综合图与专题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 (单项或综合、自然或人文)、各种等值线图、各种统计图表、 地形剖面图、模式图(成因、过程、分布)、系统联系框图等。 它们或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或说明了地理现象的形 成原因、变化过程,或展现了地理事物的具体情况,或以数 据图表的形式反映它们的数量特征,或从多个侧面显示它们 的内部状况、成因剖析、阶段特征、分布规律、结构关系等, 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分析、比较,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要图像的组成要素、绘图要领, 并进而熟悉判读技能。 在众多图像的判读技能中,尤其要注意等值线图的判读。 以等高线图的判读为例,先要阅读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数 据,然后看高度递增或递减的方向,最关键的是观察线间点 和线上点高度的差异,如线间点高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 线为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反之,如线间点低于线上点,则 线间点的连线为集水线,地形为山谷。 由以上判读要领可迁移到其他等值线的判读上。 如等高线 图中的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脊线, 因而可判断为高压脊;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 区高;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暖流经过。同理,等高线图 中的集水线(地形为山谷)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槽线,因而 可判断为低压槽;在等温线图上即表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 ; 在等水温线图上则表示有寒流经过。 此外,两条等值线之间如有一闭合曲线,其数值的判定要 领是:如闭合曲线上数值与低值相同,则表示其内部比周围 数值低;反之,如闭合曲线上数值与高值相同,则表示其内 部比周围数值高。据此可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或说明该 项等值线所显示的特征。 对于各种统计图表的判读,要掌握绘图的要领,知道纵横 坐标的含义,了解不同形式的图表所表现的内容和意义(如 柱状、折线、曲线、饼状、扇状、三角形、金字塔形等), 经过判读,可说明特征、比较差异、分析原因、预测趋势、 根据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 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也是常用来分析气候特征或 判断气候类型的图表。要注意先根据气温曲线的走势来判断 所在半球,波峰式为北半球(7 月气温高),波谷式为南半球 (1 月气温高);再看月平均气温数值高低来判断所在温度带, 同时计算年较差来分析气温变化;根据降水的月份分配看雨 季的长短和迟早,还可大致计算一下年降水总量;最后把气 温和降水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得出气候特征(如终年高温多 雨、雨热同季、夏干冬雨、温凉湿润、降水均匀、炎热干早 等),从而判断气候类型。 二、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 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 总论从宏观 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 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 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 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掌 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 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复习时 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 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 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 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 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 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 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 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 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 点、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 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 列在方框内,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 折号等联系起来。 三、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 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 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 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展开想像,拓 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知识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 提取应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 进行读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 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 线,以作为参照。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 即可进一步联系 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如:七大洲四大洋—— 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一年轻的褶皱山及其附近的 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 分布。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 世界自然带分布。并由 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类型 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 再如:把城市、交通线、区域三者联系起来,按点、线、 面结合,点连线,线穿点,点线带面,来思考点的分布规律、 线的延伸方向、面的区域特征。这都需要以图像上的地理事 物分布为基础,才能分析联系、总结规律、综合特征、类比 差异、了解发展变化,使地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 忆、理解和应用。 四、综合区域特征类比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是多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 复习区 域地理,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差异,并懂 得因地制宜的道理。对中国区域地理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四 大分区,还要外延至:季风区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