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2017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3 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 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 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深度解析 】 材料二对“二十四节气”作了个简单的界定: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 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材料一列出对待“二十四节气”的三种态度:老孟骄傲于这是“老祖 宗的智慧”;小郦陶醉于其中的诗意;小丁吐槽再用二十四节气过日子的过时。 高中生写作文应当有最基本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 “由个别到一 般”、“由此及彼”的能力,对这道题而言,谈“二十四节气”,肯定不只是谈“二十四节 气”本身,而是“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传统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 国的老祖宗“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千百年来这套知识 体系和实践对我们祖祖辈辈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还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和 艺术。而这样的传统经验和文化,有何止“二十四节气”? 那么,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老祖宗留下 精选 的诸如“二十四节气”这样的传统经验与文化呢?这应该是这道作文题所有立意的出发点。 写作角度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价值认同和民族认同的严峻考验,而民族认同和价值认同, 根本在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至今,根本原因在于文化这一血脉,这根血脉, 小到衣食住行生活起居, 大到天文历法礼仪习俗。 这些文化的认同,穿越历史的变迁与王朝 的更迭,将我们这个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才有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正是因为如此,我 们的国家政府才不遗余力的将诸如“二十四节气”这样的文化“申遗”,看到韩国意欲将端 午节申遗,我们举国上下对其口诛笔伐。我们应当自豪于我们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 更应 努力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的复兴和崛起,是文化的复兴和崛起,而不仅仅是经 济水平的提高和财富量的增加。 然而, 现状也着实令人担忧, 来自虚拟网络世界的文化和来自欧美日韩的文化正在一点 点的冲击着我们的文化认同。 君不见, 多少青少年, 对日本动漫角色、 韩国小鲜肉如数家珍, 却不知道天干地支为何物,不屑于“二十四节气”有何用。 然而,弘扬传统文化,单靠“申遗”和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更不应停留在对文化和价 值割裂现象的毫不作为的道德批判。 面对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 我们更应思考,为什 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它们的冲击, 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与时俱进、 深入人心,为什 么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不能像十二星座那般,成为一个可以让全民津津乐道的文化现象? 写作角度二:审视和理性思考,谨慎看待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现实价值 老祖宗“二十四节气”的智慧让我们骄傲,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艺术创造让我们 陶醉, 然而这些终究改变不了如材料一中小丁所说, 人们不会再看二十四节气过日子的现实。 同样,我们很多基于生产生活诞生的传统经验和文化, 无论它们多有审美价值, 也终究改变 精选 不了和现实生活渐行渐远的事实。 姑且不说祖先们基于 “二十四节气” 总结的生活生产经验, 由于受当时技术和空间限制, 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不符合当今这个时代,何况我们现代基于 科学实验的技术用于指导生活生产则更加精确。 诚然,我们需要弘扬传统文化, 我们自豪于老祖宗的智慧与创造, 但我们不能故步自封 地将这些作为我们现实生活的唯一指导,对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和外来文化予以排斥甚至仇 视。然而, 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以一种厚古薄今的姿态将一切传统经验 奉为真理,并以此来指点孩子的未来生活, 评论他人的是非对错。 他们可能是激进的繁体字 拥护者,无视简体字的便捷,强烈要求恢复繁体字;他们也可能是中医的拥趸,认为中医就 是绝对正确的科学真理; 他们认为方言是传统文化的结晶, 给推广普通话安上亡族灭种的罪 名……在价值多元、相互冲击的当今,一些陈旧、落后的旧观念,改头换面,以传统文化为 伪装和老祖宗智慧作为伪装, 手持民粹主义的利剑, 向正在逐渐形成的现代社会共识发起一 次又一次攻击。 所以,面对带有“传统”字样的事物,我们应该多一点谨慎、审视和理性思考,我们在 庆祝“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同时,更应当时刻思考:我们是否被文化民粹主义所左右、 所利用,是否因此掉入了认知的误区,以免深陷其中追悔不已。 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 近日,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引起了热议,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 传统文 明不断消亡,因而, 余存的这些老智慧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可是, 正如时代的铁蹄将踏破残 旧的世界,这些传统文化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我认为, 应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 用创新寻 找它们蕴于深处的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辉。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属于老祖宗的智慧,应全盘接受,以不忘前人之心;也有人认 为,在信息时代的计术之下,节气的农业指导作用减弱,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无需继 承发扬。这两种观点,均是认同了老智慧就该安守于“老”,无法在现今社会发挥出生机。 然而,二十四节气绝不该是被扔进博物馆中珍藏的东西。 精选 我不反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内涵属于老旧的文化, 也认同其中包含的实践指导意味在现 如今已经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在生产中颇显“鸡肋之味”,然而,这二十四节气中包含 着古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和掌握,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法以及总结前人经验, 不断创新的 精神内涵,却是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不正是当下浮躁, 难以沉静的科研工作乃至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二十四节气饱含着古人对 天象的认识,对自然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水平的超越, 只有在现今的科学研究中有着 超越自我的决心以及创新的意念, 科学才会进步。 只有在浮躁的社会中建立起和谐的共处之 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美好。 也有人认可, 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诗意的美感, 认为节气中的诗意是文化该被保留下来 的一份文艺气息。 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二十四节气乃至在其他存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复 制也不可代替的东西——人文气息。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早已将节气融了进去, 成为了生活的 一部分,在诗中,在画里,在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里,直到现在,生活中也常出现节气的影 子,不同的节气,要吃不同的东西,这样的观念不也正被“食以为天”的中国人很好地继承 并发扬了下来吗?在节气中, 早已包含了人文精神, 成了民族性格中的小小的却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诗情画意,却又日常琐碎,非常得优雅动人。这种人文气息,不正是在一切越来越 数字化的生活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