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户外游戏观察案例
大班户外游戏观察案例:叶子出汗了 孩子们都往大树下跑。小泉跑过去后,还不忘招呼我:“老师,快过来,这 里凉快一些。”我逗他:“还有哪里凉快?”他四处看了看,往不远处的树一指: “那里也凉快。 ”说完, 他小脖子一扬, 嘴里发出“啧”的一声, 笑眯眯地看着我, 这是他的习惯动作通,常在做了一件自己觉得挺不错的事,或说对了某件事的时 候,他总会这样。看着他可爱的样子,我不禁笑了。 大家看到我们在说话,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小雨说:“我家 楼下也有一棵大树,可凉快了。”壮壮说:“我在家骑自行车的时候,妈妈让我 到树底下骑,说那里凉快。”徐帅说:“我爷爷家里有大树,还有小树。”小泉说 了一句:“树有叶子,大树叶子多,小树叶子少。”我问孩子们:“树叶有什么用 么?”豆豆说:“没有树叶,大树不好看。”明茗说:“我爸爸会用叶子当口琴吹 呢。”小月说:“我见过小蚂蚁在树叶上爬。”露露说:“叶子在水里像小船一 样。”……看到孩子们对树叶这么感兴趣,我想,带孩子们去看看叶子标本,还 有刚刚展出的树叶画吧, 也许孩子们会有兴趣继续探究呢,这不是一节很好的生 成活动吗?于是, 我对孩子们说: “我知道一个地方, 那里有好多树叶做的东西, 你们想不想看。”孩子们当然赞同。 ( 评析:在户外自由活动时,周围的事物如花草树木、玩具、沙石等常会引 发出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如果教育者能抓住孩子一日生活中这类主动学习的契机, 支持孩子的探究行为,就会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但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 些教育资源,或出于某些原因对孩子的探究加以限制,比如:“别说话了,快过 来!”“等会儿再说吧,我们先来玩。”而当老师注意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时,虽往 往会有预知的结果发生,而更多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生成活动的真正 意义所在。) 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中学的校园,那里有一些不同的树的叶子。有些树是生长 在南方的,北方很少见到。显然,孩子们对这些形状各异,大小、颜色不同的树 叶充满了好奇。壮壮指着银杏叶问:“这是什么树的树叶,怎么像个小扇子?” 小泉看到榆树叶,高兴地说:“我捡过这样的树叶。”小雨说:“这些树叶长得不 一样,有的怎么那么小啊。”豆豆则说:“原来叶子能够放在柜子里呀。”我告诉 孩子们这叫“标本”,露露说:“我们也捡树叶放在这里面吧。”孩子们一听,都 兴奋起来。我又告诉他们,除了把树叶做成标本,还能够做美丽的画呢。说着, 我们来到了学前班的树叶画展板前, 孩子们看到美丽的树叶画, 都发出了惊叹声, 对着画指指点点地——这是小鱼、那像瓢虫……看完树叶画,孩子们已经迫不及 待地要去捡树叶了,我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的角角落落里都找寻了一遍,捡了一 些树叶。但是,离做树叶画还差得多呢。明茗说:“今天我回家去后也捡。”这 倒是个好主意,孩子们都同意了。 (评析: 老师已经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并以接纳和欣赏的态度,支持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捡树叶”。 使得活动一开始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支持鼓励。 )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都带来了自己捡来的树叶。看来,昨天的观察活动效果 真不错。我想,接下来,我就能够带孩子们先探究树叶,然后再做树叶画了,多 好呀。 一会儿让孩子们先互相看看自己带来的树叶,昨天他们已经发现了树叶的 形状、大小不同,我再引导他们观察树叶上叶脉的方向、还有树叶的颜色。为了 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我甚至借来了叶子标本, 并把自己制做的叶子标本也带来 了,这些标本里有在这个季节里少见的紫红色、黄色、红黄相间的树叶,还有一 些是蔬菜(小白菜、豆叶)、庄稼(水稻、玉米叶)类的叶子,我似乎已经能感 受到孩子们在看标本时惊讶的样子了。 的准备,试图将这个活动开发出多种能够生成的教育价值。 1 .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探究,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并生成相关对 树木的不同种类、生长环境,季节变化的经验。 2 .对树叶的探究延伸至各类植物叶子的探究,获取更多的经验。 老师为孩子提供了能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并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 希望 幼儿在操作、观察时,获得老师所期望的教育目标和经验。) 早饭后,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欣赏树叶,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我 正准备把标本拿出来,开始上课,这时,小泉叫了起来:“我的叶子出‘汗’了!” 孩子们都跑去看,小泉又说:“我害怕叶子被我弄坏了,就放到瓶子里了,怎么 出‘汗’了?”原来,小泉把叶子放进了饮料瓶里,瓶壁上有一些小水珠,叶面上 也隐约能够见到一些。大家都看看自己的叶子,有的失望地说:“我的叶子怎么 没有出‘汗’啊?”看着孩子们的表情, 我意识到,此时, 他们对树叶叶脉的方向, 树叶的颜色等问题已不感兴趣了,他们注重的是叶子的‘汗’。怎么办?是告诉孩 子们这是“蒸发”现象,是植物特有的“蒸腾作用”,然后完成我预定的活动,还 是借机就此话题让孩子们展开探索呢?这时, 正正说: “是不是叶子太热了呀?” 这句话使我做了决定,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吧。我拿来了一 个大些的饮料瓶,从孩子们带来的叶子里随手拿了几片,放进瓶子里,然后把瓶 子放到了光线充足的窗台上,剩下的叶子放在了瓶子旁边。我做这个切的时候, 孩子们也在一旁嘀嘀咕咕的,老师,你是不是要让叶子多出点‘汗’呀。老师,叶 子会不会被晒坏了。 我告诉孩子们, 你们注意观察, 看看这些叶子还会不会出‘汗’。 夏季的天气炎热,阳光充足,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午睡起床后,小泉高兴 地告诉我:“老师,叶子又出了好多‘汗’。”果然,瓶壁上、叶面上都有好些细小 的水珠呢。壮壮说:“叶子太热了,你看它出了那么多‘汗’。”正正说:“叶子又 出‘汗’了,真好玩。”小月却指着瓶子旁边的叶子,问:“这些叶子怎么不出‘汗’ 呀?”露露说:“可能瓶子里的比外面的热吧。”孩子们嘻嘻地笑了起来。听着孩 子们的议论,我想,如果不给他们机会去探究,可能我就听不到这些充满童趣的 话了。我让孩子们再仔细看一看,瓶子外的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大家仔细看了 看,好像这些叶子有点发蔫了。我告诉孩子们:“其实,瓶子里面的叶子和瓶子 外面的叶子都出‘汗’了,就像露露说的,瓶子里面的叶子被太阳晒得更热一些, 所以‘汗’出得多一些。瓶子外面的叶子呢,没有那么热,所以 ‘汗’出得少一些,而 且出得很慢,慢得我们都看不清了,就像我们小朋友,天气越热,汗珠越多,天 气不太热的时候,汗不太多一样。”我以为这样一说,孩子们明白了,就不会再 探讨叶子的“汗”了。谁知,小泉又对我放在窗台边的半瓶水发生了兴趣,他招 呼大家:“快看,这里面也有‘汗’呢。” 这瓶水是我无意中放在这儿的,瓶壁上 有很多小水珠。大家又一次惊叹了:这么多‘汗’呀!看来,这关于 ‘汗’的探究才刚 刚开始呢。我没有急于告诉他们这也是“蒸发”现象,想看看孩子们会怎么做。 (评析:老师在发现了幼儿的需求时,即时调整了教育行为,为孩子提供自 由表达、观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带着自己的问题与猜想去寻求答案。孩子的 需要其实与教师预定的教育目标并不对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老师做到了尽量 让自然结果的反馈、让客观事实调整幼儿的理解,协助了幼儿逐渐形成尊重事实 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