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互学、导学、拓学”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自学、互学、导学、拓学”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自学、互学、导学、拓学”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于成哉 季成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2团中学 生物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学阶段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提升知识面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进展为本”,因此要求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进展。笔者近几年就师教研室提倡的“自学、互学、导学、拓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充分体验了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课堂教学的改变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要在教学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需要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和支持。 一、有效“导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要让学生尽可能的投入整堂课的学习,开展有效的导学很重要,良好而有效的导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老师要做好一堂课每一个环节的导的工作。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所以老师在课的开始部分,可以通过生活实践、社会热点、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等导入新课,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整堂课的有效实施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殖》时,直接提出动物有雌雄之分,植物和动物有何相同之处,有何区别?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要做好课中导学,课中导学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而要做好这一部分工作,需要老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且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将导学做到恰如其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激活学生的“动情点”,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适时的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有效的开展,而激发和培育兴趣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课后导学是引导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并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整堂课的导学环环相扣,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理念,做到有效导学。 二、 有效“自学” 在新课改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培育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培育学生不断猎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结论的同时,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俗话说“授之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益”,会学永远比学会重要。自学能力对学生学好生物有重要作用,生物学知识内容十分丰富,而课堂教学时间比较少,特别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时间就更少了。所以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能让学生自己猎取更多的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把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而自学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合理地安排和引导,当他们形成一种习惯后,自学就是有效的。 三、 有效“互学” 生物教学是生物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老师要引导和培育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实施“师生互动”,作为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进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去。老师也应以相互平等的身份参加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努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分析当前问题,适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鼓舞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老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然后产生共鸣。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生生互动”是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生生互动,既可以做到知识的共享,让同学之间通过沟通取长补短,不断补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展和收获,又培育了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理念。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时,让学生把自己平常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如何注意食品安全,互相补充,收获颇多。只要老师把握好这一环节,将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有效“拓学” 在仔细完成课程中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适时地将一些教材中所涉及的、学生感到存在疑惑,或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拓展为相应的探究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开拓了生物学视野,提高了能力。在生物教学中,老师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下,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进展的新“生长点”,提供一些有一定难度、综合程度较高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的问题,鼓舞学生继续探究,如对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对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方案,设计出新的探究实验方案等等,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进展制造一个更加宽阔的空间。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校教学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加强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联系,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有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加入一些生活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拓展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们的生物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了植物的无性生殖后,让学生结合农业生产中的实例来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既做到学以致用,又让他们明白了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学、自学、互学、拓学”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生物新课改探究中的一种尝试,只要学生有收获,能够得到进展,并且在学习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欢乐和成就感,它就是有效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