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作答技巧
申论作答技巧 一申论作答流程 Step1. 审题 六大要素:作答任务、作答范围、作答问数、作答身份、作答字数、特殊格式要 求。 Step2. 快速寻找要点 1)在文中定位显性要点;归纳文中隐性要点。 2) 加工要点: 顾名思义, 即对提炼出来的要点按照一定方法进行加工、 或合并, 或升华,从而使要点内容成为符合作答要求、内容连贯、条理清楚、语言流畅的 规范答案。 加工要点是申论作答的核心环节, 大致可以分为要点的初加工和深加 工两个阶段。 初加工:即对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整理、合并,合并要点的过程就是对意义相同 或相近的要点进行合并的过程,从而能有效保证答案的全面和简练。 深加工:指将初加工整合后的要点进行贯通,组织成答案的过程。在这一阶段, 重点要求理解和感知题目中的作答条件, 要拥有严谨的思维和意识, 对要点的机 构、框架、语言以及字数进行加工。 1. 结构加工: 申论考试常用结构:并列结构、总分结构以及顺序关系。 并列结构就是将答案要点依次列举, 主要适用于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的题目。 其 表述形式一般为“一是;二是;三是。 ”或“第一;第二;第三” 总分结构: 表述形式一般为一句话点明作答的整体方向, 然后就各个本部分分别 进行论述。值得注意的是,总括句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当分类较为明显时,需 要在总括句当中将分类的类别进行概括。 如按照要点的行为主体, 按照要点中隐 含的实施手段进行归类,或者是按照要点的归属领域进行归类。 顺序结构: 与总分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各个答案要点分属于不同的层次; 不同点 是层次间有先后顺序之分。 大致有三种形式: 1)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答案要点按照“原因-经过-结果”或“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等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来排列, 主要适用于概括主要内容、 书写情况反映等题型。 2)按照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一般而言,常见的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有“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办” “目的,理由,打算” “背景与内涵,必要性与重要性,重 要举措” “目的,政策,效果”等。 3)按照工作顺序流程涉及政府部门的一些具体工作按照其一般流程来安排(事 前事中事后) 2.格式加工 主要针对应用文写作具有格式限定 3.语言加工 部分试题中会对语言风格和语气作出限制, 这些限制条件一般通过两个方面来体 现:意识作答身份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是任务的特殊性。 4.字数加工 扩充与删减 申论主要题型分类及解题技巧 一归纳概括题 1. 这一类题型要求作答者掌握的能力: 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 准备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 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 点,从而揭示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2. 归纳概括题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题型: 1)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2)归纳概括主要问题 3)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基本作答要求:全面准备、客观简洁。 1)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应该涉及材料当中的方方面面,一般包括现状、问题、影响、原因、已 采取措施(经验/教训) 、应采取措施(对策)六个方面。 但是很多情况下, 有些材料并不完全涵盖以上全部内容, 或者不限于以上六个方 面的内容,因此,必须充分理解材料,进行全面概括。 作答基本框架:在归纳好现状、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后, 按照“从现状到措施”的认识顺序排列要点,形成完整的答案。 2)归纳概括主要问题 作答基本框架: 如果要点之间并无关联,每个要点可以单独存在:分条作答、罗列要点。 如果要点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一般是多个要点中某个层次更高) :先对核心问题 进行阐述,然后将其具体表现分别加以概括罗列。 3)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基本作答原则:题目要求概括什么就概括什么 二综合分析题 要求掌握的能力: 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按照出题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类型: 1)评论分析 2)词句阐释 3)关系分析 4)启示分析 1)评论分析 题型特点: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事件、措施或观点,让考生对此进 行评价并作出结论,评论的现象主要包括:针对某一观点或现象进行评论;针对 几种不同的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 作答技巧: 态度:肯定、否定、辩证(一分为二) 持肯定态度情况下,首先表明态度,然后分析评论对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对观 点进行简单叙述,即是什么;其次阐述肯定的理由,即为什么;最后对观点进行 总结,联系实际,说明其对当前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持否定态度情况下, 首先表明态度, 然后分析说明评论对象的不正确或问题所在, 其次系统阐述错误的理由, 最后抛出正确的观点, 并简单阐述如何将正确的观点 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基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作答基本框架: 1.针对某一观点或现象进行评论 破题表态:即说明这一观点或现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是有失偏颇。 具体分析:运用材料中的有关信息,说明自己为什么会持这种态度,可以从观点 或现象的原因、影响等方面入手,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 同时,在作答时可以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适当谈下启示或提出简单对策。 2.针对几种不同观点或做法进行评论 概括评论对象: 简明扼要地概述不同观点或不同做法的主要内容, 作为判断某一 观点正确或错误的依据。 作出最后结论:概括完评论对象后,要对不同的观点或者做法进行统筹,吸取积 极、正面的经验和做法,否定消极、片面的观点和做法,即给出自己的结论,并 且对结论进行解释和论述。 2)词句阐释 1. 词语阐释作答流程: 解释内涵 阐释外延 总结加工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概念具有“内涵”与“外延”两个属性,内涵是指一个概 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总和,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 的数量或范围。 阐释词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该词语的内涵, 解释其实质。 内涵可以从字面意 思进行简单推导,也可以从一般认识出发。 接下来要回到给定材料中,找到该词出现的位置,以给定资料的内容为基础,将 要解释的词语与特定的事件或事物联系起来, 结合材料中的事例对词语进行适当 扩展。 2.句子理解作答流程与技巧: 直接点名本质含义 回到资料继续阐述 结合实际适当引申 把最重要、最能体现问题的本质含义写在最前面,引领整篇答案。接下来回到题 目引述的观点或语句所在的资料, 仔细分析其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了解观点或语 句的背景信息, 以及出现在此处的目的和意义, 从而对观点或现象进行更深一层 的阐释。最后要注意联系实际,为解决实际问题作出指导,可采用“因此” “所 以”等标志性词汇,以使答案首尾呼应,重点突出。 3)关系分析 基础积累:常见的关系类型 既对立又统一:指的是关系的双方,一方面是对立的、矛盾的、不相容的,另一 方面又是统一的、协调的、相互促进的。 相辅相成:所谓的相辅相成,指的是双方或几方相互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的关系,这一关系的任何一方都对其他乙方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 作答基本框架: 简单阐述关系; 拆解关系,分别进行详解阐述; 简单论述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分析的关系属于哪一种, 进而对其关系进行简单阐述; 一般采 用“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表述方式,结合材料,具体阐释分析关系体之间的关 系;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