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心理学 小学生,指正在接受小学基础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在心理发展的健康问题上,小学生有以 下几点是比较突出的。 首先,学习适应能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小学生便开始有了特殊的社 会责任和义务——学习。学习是小学生培养自己良好心理品质的主要途径,是在世界上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也 是他们的最大任务。但小学生要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必须在生活习惯、情感、意志、智力等方面能够适 应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否则,将很容易出现学习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在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他们 必须遵守成人社会所制定的规则,并按照成人社会的要求去培养自己的身心素质,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由于 成人们所制定的规则和提出的要求,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符合每一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是存在不同程 度的适应性差异。这种适应性的差异如果超过了心理可容度,即有可能引起小学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这一点,可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及不当的教育方法所造成的许许多多小学生心理障碍事件中得到说明。 其次,智力的发展仍然是构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不仅指智力发展正常与否,智力发展本身即可 用作评判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而且,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许多心 理疾病的发生都与其智力的发展低下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智力的发展既是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同时也 是影响其他心理成分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经过幼儿期的发展历程,小学生大都已具备了接受小学义务 教育的初步能力,但许多重要的智力成分如抽象思维等,还处在形成阶段。这些智力成分如果不能顺利地培养起 来,其个性就很难向去自我中心阶段发展,因而不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第三,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影响他们获得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因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认为,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对生活的一切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成长中的儿童需要逐步认识到真实自我与理想自 我之间的差异。缩小这一差异的成功努力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发展,但过分严重的或不现实的自我意象差异 时常与否定、压抑和精神障碍相关。另一位心理学家罗碧 ·凯斯进一步认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是 自我认知同他人理解之间能够逐步达到平衡 。 如果一个儿童的自我认识能力比较差, 不能对自己作出切合实际的 认识,就很难完成角色识别与角色定位,其社会化发展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根据。显然,这将影响小学 生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小学生情绪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心理学家比斯库认为 ,儿童是在不断学习、判断和感受的人,他们的情 绪常常是无意义的,需要将认知理解和对行为的感受以及社会常模的特征综合起来,以便被习得、被解释为自我 与他人的关系之表现。由于理智感尚待形成,作为驾奴情绪的情感主要由情景决定,波动性大,不能自觉地、灵 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使情绪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 第五,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处于微弱状态。同情绪的不稳定性相联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自制 性、坚持性等品质尚在形成中, 不能有效地作用于自我控制,这使得自我控制能力仍然处于比较差的状态。 因此, 小学生容易发生异常行为,并表现出某些心理障碍,如多动症、品德不良等。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1、小学生观察和观察力的特点 (1)小学生的观察认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 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2)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常常模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 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 他们的观察才能由泛化到分化,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他们在知觉和观察过程中的另一问题是:不能把主要 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开,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 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l)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课业本身的兴趣等都能引起小 学生的注意,这些都是无意注意的范畴。由于小学生主导活动不断发生变化,从无目的的游戏到有目的、有 要求的学习,所以他们的无意注意已无法适应新要求,这一矛盾必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有 意注意过渡。 (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注意的集中性即注意指向一定事物时聚精会神的程度。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易 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注意集中就比较困难。 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关于注意保持的时间问题,有些心理学家 认为: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 小学生在上课的同一时间内,既要用眼、用耳,还要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但是,小学生不善 于分配注意力。对刚入学的学生,听讲和抄写不应同时进行。只有当抄写已成为他们较熟练的技巧之后,才 有可能同时进行。 (4)注意范围较小 注意范围大小,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看到(听到)事物的多少,它主要取决于个体过去的经验。小学生经验 少,注意范围比成人狭窄。 3、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机械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形象记忆发展变慢,抽象记忆发展 变快。年级越低,形象记忆越高于抽象记忆,年级越高,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两者效果越接近。 4、小学生想像力的发展 (1)有意想像增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像具有学前儿童想像的特点,仍以无意想像为主。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再造想像 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像的成分大大增加,其精确度亦明显提高。 (2)想像更富于现实性 学前儿童的想像往往与现实不符, 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 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现实。 (3)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 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像的成分占较大比例。 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 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 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像的创造城分逐渐增力D。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我国心理 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逻辑抽象成分为 主,在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不平衡性。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 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 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