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进式结构写法指导
层进式结构写法指导 一、学法指导: (一) 、结构概念: 层进式结构“摆现象——论危害(或好处)——挖根源——提办法”是议论文常用结构 法之一。要求从现实入手,深入分析其实质,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或好处) ,进而有 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层层相扣, 层层递进,分析讨论透辟入里,便 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论证。适用于一事一议类文章。 (二) 、使用这种结构法要注意: 1、论述每一层内容都是在前一层的基础上进行的,论证要体现层进的特点。 2、加强 思想认识修养,提高认识分析的能力。 (三) 、提纲式举例 中心论点:反对自由主义 引论: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反对自由主义。 本论:论述自由主义的表现方式及克服自由主义的必必要性,及怎样克服自由主义。 (l)列举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诸如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自由涣散,漠然处之,敷衍了事等等。 (2)分析自由主义产生的根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 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 (3)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 为第一生命,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 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 结论: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 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 (四) 、例文 【例文一(2004 年湖南卷高考作文) 】 放飞孩子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 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 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 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笼子的鹰,父母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 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 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 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 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系鞋带; 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足够的食物, 足够大的 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鹰”飞出笼子,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 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 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 系鞋带。另有报道 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 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 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活 生生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汗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 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 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过分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 ”这并非是 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 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翩翩起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 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古人虽已远去,但言 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 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 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从笼中放飞, 让他们去经历风雨, 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点评:本文由自然界的鹰从笼中逃走后饿死这一小事,引发了人需“自立”这一感触, 然后联系现实中的不良教育方式,指明危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放飞孩子,让他 们去经历风雨” ,照应点题。从多角度阐明“放飞孩子”的重要意义。 【例文二:湖北 2012 高考满分作文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 说: “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 学生甲: “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 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 的。 ” 学生乙: “信息技术这么发达, 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 生丙: “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 学生丁: “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 变。 ”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 任选一个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 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交流的无奈 鼠标轻击,按键轻点,电波激发一个个信息点,代码串联起一个个字符。此时此刻,你 的话语就传达到我的身边。 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瞬息之间可以交流。 但 是,如此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彼此吗?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的时代,书信早已被冷 落, 它们的身影往往留存在我们心中的只是父辈们发黄的写着或黑或蓝钢笔字的纸张。 必须 承认,电子传媒有着书信无法比拟的优点,方便,快捷,费用极为低廉,但是转瞬即来的信 息,大多数的时候就如同三个月就长大的肯德基香辣鸡, 往往味同嚼蜡。手机和电子邮箱里 收到的往往只是一连串自创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转发的数字符号, 往往并没有给我们充实饱 满的感觉,反而感到时时的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 这就是交流的无奈。 我们很难或者无法拒绝突如其来的电话信息的打扰, 做好的安排与 计划付诸东流。 很多时候往往最大的无奈不是别人从我们这里夺走了自由, 而是自己不能在 现实中给自己留一份自由。前者是改变不了的,因为我们还要生活。只是对于后者,又有谁 人能够做到?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 我们没有了对于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 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 “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书信时代,有的是: “凭君 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担心与牵挂,多的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 更怯,不敢问来人” 。 在那一封封亲笔书写的信件里,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充满了未被浮躁时代洪 流所淹没的亲切与温馨, 浪漫与希冀。寄出信件就是寄出一份美好的愿望与嘱托, 然后在无 尽的期待中翘首以盼书信鸿雁回传。 在手写书信这个载体上, 我们前辈们的思考进一步深入 扩展,字字推敲,款款情深,丰富细腻的情感在笔尖流淌,文字后面浮现的面孔和情感,对 一种深度情感模式的向往,曾经多么让人激动不安。 手写书信所附带的传统的元素文化价值,稍不注意就有被泡沫般的网络所湮灭的危机。 是的,科技解决了符号传递的问题,但是还是没有解决真正交流沟通的问题。因为 “如果意 义不在词语里,而是在脑子里或是在对客体的参照里,那么, 什么东西也不能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