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历史资料
1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 圆明园始建于 1709 年, 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关于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历 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之建园历史 定鼎中原 满族世代繁衍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7 世纪中叶,大举进兵华北, 彻底推翻了明王朝,自东北入关定都北京,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历 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由于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在东北 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气候凉爽。入关后,他 们对北京盛夏干燥炎热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金碧辉煌、宏伟壮 丽,但清朝皇帝感到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 过火灾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 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曾有 “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 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初年,便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延续了 二百多年。 选址造园 北京的西郊, 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 玉泉山、 万寿山、 万泉庄、 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 2 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山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 这里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早在辽代,封建帝王就 选中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宫,到了明代,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 的游人,于是一些达官贵人就占据田园营建别墅,大片土地被一块块 占去。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皇亲武清侯李伟在这里大兴土木,首先建 造了规模宏伟,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故址在今北京大学 西墙外)。嗣后米万钟又在清华园东墙外导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丽 的“勺园” ,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旷郊野,出现了亭台楼榭与 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京郊名噪一时的园林荟集之地。到了清朝, 皇帝也同样看中了西郊这块绝好的造园之地。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园 林。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 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 等,其内建有“牡丹台” 、 “天然图画”等园景。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 赐园的时候,规模是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景不多,名声 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 盛世到来,在其 60 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 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 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 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 亲自指导,因此雷金玉异常欣喜。并创造了“烫板”的模型方法。而 却被咸丰毁于一旦。 3 建设时期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 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 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 并亲 题园额“圆明园” 。 雍正三年(1725 年), 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 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 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 也是他们朝会大臣、 接见外国使节、 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 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 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州清 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 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 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 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 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 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 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 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 600 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 冠。 鼎盛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 4 增添了建筑组群, 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 (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 圆明三园。 绮春园 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 。 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 。乾隆三十四 年(1769)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 。那时的范围尚 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 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 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 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 景”诗,后又陆续新成 20 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 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 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 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 30 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 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 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 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 ,一直沿用至今。自 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 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 1860 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圆明园 长春园 5 长春园南部以大型的水景为主体, 整体布置疏朗开朗, 疏密得当。 园门为长春园宫门,五楹,门外左右各有铜麒麟一只(现仅存一只, 陈列于颐和园仁寿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门为澹怀堂,九楹, 卷棚歇山顶,前有月台丹陛,东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为河岸,建方 亭一座,有廊与正殿相通。亭西为长春桥,十孔。过桥向北,经山口, 即为园内核心建筑;;含经堂建筑群。含经堂前设牌楼三座,两面为八 字影壁。入门为五楹含经堂,是乾隆帝吟经之所。再北为淳化轩(圆 明三园中最宏大的建筑,有《淳化阁帖》摹版),蕴真斋。出后门为 “得胜盖”敞厅,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获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 而建为纪念。此外还有涵光室、理心楼、味腴书屋。东墙外买卖街等 建筑。含经堂建筑群规模富丽宏大,布局参考紫禁城宁寿宫,是乾隆 计划退位后常居的处所。 含经堂西为思永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斋前建小有天园。思 永斋北为海岳开襟,是湖面上建造的双层圆形石台,上有殿宇三层。 海岳开襟之东隔水为仙人承露台,台南为茜园,以石取胜,建有茜园 八景。乾隆帝自杭州运来的南宋德寿宫遗石“青莲朵”亦陈列于此。 含经堂之东为玉玲珑馆、鹤安斋、映清斋、茹园、鉴园等景点,园东 北角为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园北有法慧寺、多宝琉璃塔、宝相寺、 泽兰堂等建筑。再北即为西洋楼景区。 长春园西洋楼景区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 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 林建筑,俗称“西洋楼” ,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 6 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 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 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 (1759 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