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整理复习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整理复习 第一单元 我们的脑 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刺激。 2.阳光下,瞳孔变小;阴影中,瞳孔变大。 3.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注视强光。 4.眼、耳、鼻、舌、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感觉器官。 5.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这能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安全的重要保障。 6.人体会对刺激做出反应。 7.尺子自由下落时,大约0.1秒时下落了5厘米;0.2秒时下落了20厘米。 8.有些现象会“欺骗”我们的眼睛,使我们产生错觉。 9.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 10.脑的内部结构与作用:第一张人脑解剖图是比利时医生---维萨里根据人体的真实结构绘制的。1543年,他发表著作《人体的构造》,对脑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可以帮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够控制呼吸和心跳。 11.脑是指挥人体活动、产生思想、学习记忆的重要器官。 12.颅骨的作用:保护脑。 13.睡眠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 14.从2017年12月,我国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的睡眠时间”。 15.制定适合自己的作息计划,要检查睡眠时间,适当的午休可以保护脑。 16.人体各个器官共同完成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是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的整体。当某一器官的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其他器官的健康。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大脑,长期的睡不足也会给其他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规律作息有益于健康。 第二单元 沉与浮 1.当潜艇主压载水舱注满水时,潜艇从水面潜入水下。当用压缩空气把主压水舱内的水排出时,潜艇从水下浮出水面。 2.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水密隔舱,这一船舶结构大约发明于我国唐代,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是我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从18世纪开始,中国先进的水密隔舱结构逐渐被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造船工艺所借鉴,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由于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因此在航行中,特别是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进入其他舱区。使得船的整体仍然保持有相当大的浮力,不致沉没。 4.航道浮标漂浮于水面,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等。 5.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航道浮标:我选空矿泉水瓶,里面要装点重物才不会倒,用线绑住它,再放入水中。 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规定:船舶从海上驶近或进入港、河ロ、港湾或其他水道时,称为顺航道航行,左舷为航道左侧,右舷为航道右侧。航道左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红色,航道右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绿色。 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 1.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海洋、沙漠、盆地等。 2.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86米(2020年测量),现在每年还在不断长高。鱼龙是1.5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 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原来可能是海洋。 3.改变地表的力量: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发生的7.5级地震,导致70多个村庄100多平方千米陆地沉陷为海。1963年11月,冰岛以南海域海底火山爆发,诞生了一个新岛---苏特赛岛。 4.是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大坝、泥石流、海上机场、移动的沙丘等。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5.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发生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会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如地裂、堰塞湖的形成。地震时的现象:A.左右震动B.上下震动。地震对地表的改变作用:a.地震能引起泥石流b.地震甚至会导致高山移位。 6.感受震动:两名同学各持一根小木棍的两端,并用力将它压弯,继续用力直到折断。当小木棍压断时,我们会听到咔嚓声?手会感觉麻木。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7.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时会发生扭曲变形而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8.强烈地震常造成毁灭性破坏。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9.现代的地震监测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广泛地应用在各地地震监测站。 10.地震前常会有一些前兆,对预报地震有一定的作用:地下水异常、家禽异常、地声异常、电磁异常等。 11.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紧急突发事件,可以拨打以下全国通用的紧急求助电话:消防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公安报警电话110、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 12.火山爆发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火山爆发时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我国云南腾冲火山、海南马鞍岭火山、美国火奴鲁鲁火山。 13.火山喷发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表上形成锥状的高山。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岩浆,还会喷出火山灰和一些气体等。火山熔岩的温度有1000摄氏度,火山一般可分为三类: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 14.模拟火山喷发:a在铁盆中,用一些土豆泥堆出一座小山;b从“山顶”往下挖出一个深坑,填入番茄酱后,再用土豆泥封住洞ロ;c加热小山,直到火山喷发。 15.火山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产物,也可以被人类利用:火山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地热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清洁能源;火山灰是天然的肥料;开发了旅游业如温泉。 16.岩层断裂时,就有了地震!岩浆会从硬壳的薄弱部位冲出来。关于地球内部,科学家做了很多研究,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17.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18.现代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6大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之上。 19.地球内部的热量促使熔岩运动,从而使板块慢慢运动起来。 20.研究表明,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相邻的板块之间,就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21.火山爆发、地震等来自地球的内部力量能改变地表。水、温度、风、植物都会对岩石变化发生作用。 22.流水的力量模拟实验:a.用适量的砂、石与土在盒内堆成一个斜坡,b.让水从坡上流下来。 23.根据地理学家的研究,华北平原原来是一片浅海,黄河、淮河及周边的小河流都注入这个浅海。它们带来的大量泥沙,逐渐沉积而形成陆地。由于黄河的泥沙量最多,因而在营造华北平原的过程中,它的“功劳”也最大。 24.在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想到了用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石头,然后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