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整理复习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整理复习 第一单元 多样的动物 第一节 鸟和哺乳动物 1.鸟的特征:鸟有羽和翼,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 3.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身体表面都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它们都用乳汁喂养后代;用肺呼吸。 3.鱼的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大部分有鳞,用鰓呼吸,用身体的摆动和鳍的协作进行运动。 第二节 动物的分类 1.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 2.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一般没有鳞和甲。它们的幼体用鰓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 3.爬行动物的特征: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用肺呼吸。 4.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椎,科学家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第三节 我国的珍稀动物 1.我国的珍稀动物及主要分布区域: 珍稀动物名称 分布区域 大熊猫 四川 、 甘肃 、 陕西 的山区 中华秋沙鸭 小兴安岭 、 长白山 一带 白头叶猴 广西南部植被繁茂 的地区 扬子鳄 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湖泊 中华鲟 长江 白鱀豚 长江中下游 普氏原羚 西北地区 2.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影响动物的生存:① 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 ;② 人类为了获取资源而疯狂猎盗 ;③ 人类修建的建筑物挤占动物的栖息地 。 3.野生动物生存受威胁的等级划分: 濒危:指动物的野生群体数量已降到 濒临灭绝 的程度。而且 危险依然存在 。 易危:指野生动物群体数量 明显下降 ,需要采取 有效的保护措施 。 稀有:指动物自定名以来, 记录的数量就有限 。 第二单元 动植物的繁殖 第四节动 物的繁殖 1.很多动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昆虫、鱼、鸟和两栖动物的受精卵都是在母体外孵化的,这种繁殖方式叫卵生。哺乳动物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从母体中生出,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 2.鸡的受精卵(鸡蛋)的结构: 第五节 用种子繁殖 1.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等一般不相同。 2.菜豆种子和蚕豆种子的都是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其中胚由胚芽、胚根、子叶组成。 3.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一定量的水(种子不能被水全部浸没);③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和阳光。 4.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的。 5.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有:①靠风传播(如蒲公英、柳树、芦苇、玉米、水稻等);②靠动物传播(如苍耳等);③靠水流传播(如莲蓬、椰子);④靠自身力量传播(如望天树、凤仙花);⑤靠动物粪便传播(如草莓等)。 第六节 不用种子怎么繁殖 1.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脱离母体后,能生根发芽,长成与母体一样的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科学家还发明了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培养新植株的技术。 2.马铃薯、甘薯等可以靠根繁殖;月季花等可以靠茎繁殖;落地生根(一种植物)可以靠叶繁殖。 第三章 加热与冷却 第七节 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1.在一个烧瓶里装满水,并往水里加点颜色,将中间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盖住烧瓶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温度计。 2.将自制的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再把它放入冷水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水柱下降。原因是: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绝大多数的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最早的温度计是16世纪伽利略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水银温度计的能测较高的温度,不能测太低的温度 第八节 固体也热胀冷缩吗 1.一般情况下,铜球可以通过铜环;将铜球加热,铜球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不能通过金属环;将铜球冷却,铜球遇冷收缩,体积变小,又能通过金属环。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固体热胀冷缩的例子或应用:①夏天,高压电线松弛下垂(受热膨胀,电线变长);②大桥、铁轨连接处要留缝隙;③煮熟的鸡蛋用冷水浸一下,便于剥壳等。 第九节 空气的热胀冷缩 1.将套有气球的小瓶放入热水中会看见气球鼓起来,再放入冷水中会看见气球又缩回去,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后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流过,补充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这样不断循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3.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4.海滨地区,白天陆上气温比海面上高,风从陆地吹向海面;晚上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高,风从海面吹向陆地。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 第十节 水的分布 1.据测算,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是海洋,其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29%。 2.地球表面除了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存在水以外,大气(雨雪是空气中的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以及地表以下也有水(温泉是地下水上涌形成的)。 3.在自然状态下,水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空隙中。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而人类能够利用的只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3 第十一节 水结冰了 1.水在温度降到冰点才开始结冰,水的冰点是0℃。水结冰时要向周围物体放出热量。 2.冰是水的固态形式,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不具有流动性。 3.测量水温的工具是温度计。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试管的底和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水温计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4.水结冰后,水微粒(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改变,间隙变大,致使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5.测量固体体积的步骤(排水法): 第十二节 水的沸腾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点燃: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绝对禁止用点燃的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②熄灭: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③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2.一般情况下,当水的温度升到100℃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3.水在自然状态下有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和固态(冰和雪)三种存在状态。温度的变化导致水在三种状态之间转化。 第五单 元声音 第十三节 声音的产生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不断的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做振动。 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就不会再发出声音。 第十四节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声源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 2.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里面,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的空气,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还可以靠液体(水中的鱼被脚步声吓跑等)和固态传播(土电话等)。 第十五节 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强弱: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