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 15 课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文具的家》 选自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 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课文以通过一个小朋友找不到铅笔、橡皮时 妈妈与他的对话以及后来他的改变, 渗透着对于孩子们要爱护文具的主题思想的 教育。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 中。本文词句学习的内容比较丰富,如继续巩固拓展“平平安安”这一类的叠 词,还出现了一些使用文具的动词, “铅笔,只用了一次”中的“用” 、 “橡皮, 只擦了一回”中的“擦” ,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和丰富。本文的第 4 自然段中妈 妈的话浅显易懂,配有两幅插图,贴合学生年龄特点,图文结合,是朗读对话的 好材料。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能力。在本文 的生字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识字,还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 采用联系生活、字源学习、组词识记、猜字谜、走迷宫等多种形式识记、巩固生 字,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主识字的意识。 采用对话的形式是本课的一个语言特色, 对话内容简单明了,将道理通过对话的形式传输给学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阅读 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字理,对照插图,在情境中感 受人物心情,理解人物语言的内在含义,读好对话。教师在学文的同时向学生潜 移默化地渗透爱惜文具、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 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 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 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 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 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 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 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 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 13 个生字,认真学会 7 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 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能有意识的通过一字多词的方式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关注提示语,体验角色,读出 对话语气。 3.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理解“平平 安安地回家” ,借助图文,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 掌握“包”字“右上包围,先外后内”的笔顺书写规则;通过字理学习、比 较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平平安安地回家” 。 教学资源与准备 1.制作 ppt 课件。 2.截取“包”字的笔顺书写视频。 3.收集生字“具” “平” “安”的字源资料。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1.指导“文”的书写。 2.学习生字“具” 。 (1)出示“具”字的演变图示,对照记忆字形。 (2) 出示图片、 词语 “学具”“农具”“家具” , 学生组词进一步巩固生字 “具” 。 3.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简洁谈话和生动的图文实物形式式导入,为学生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初读要求: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一共有 6 个自然段,学生修改。 3.一组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 预设:预设: (1)第 1、2 自然段。正音:找不着 小老师领读生字“次” “哪” “丢” 。读词“哪里” “哪儿” 。 (2)第 3 自然段。正音: “眨”的第三声。 自主识字: “新”有什么办法记住?学习部首:斤字旁。结合生活识字: 出示图片“新闻” “新华书店” “新年快乐” 。 (3)第 6 自然段。 认读生字所在词语“从此” “仔细” “检查” 。 4.游戏“走迷宫” ,巩固生字词语。 5.再读课文,争取读得流利。 【设计意图:在初读反馈中,对学生朗读时存在困难的生字、新词、长句子 加以指导,这样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识 字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在语境中学 字。】 三、精读课文,读好对话三、精读课文,读好对话 (一)指导朗读第 1、2 自然段,模仿句子表达,积累动词。 1.出示第 1、2 自然段。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 找不着了。学生个别读。 教师评价时,关注“只,一次,一回”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语气。 2.出示图片:尺子、转笔刀、蜡笔。 学生选择一件文具,模仿 1、2 自然段仿说句子。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关注 句子通顺,动词用词准确。 3.学生合作读第 1、2 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学文的同时,对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既发 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是对课文中主人公贝贝粗心,不爱惜文具的情感体 会。 】 (二)指导朗读第 3 自然段,图文对照,读好人物语言。 1.出示: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指名学生读,在朗读中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到“一„„就„„”表 示立刻、马上的意思,读出语气。 2.出示妈妈和贝贝的对话。妈妈说: “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 “我也不知道。 ” (1)划出妈妈和贝贝说话的内容,练习朗读妈妈和贝贝的话。 (2)圈出贝贝说话时的表情:眨着一双大眼睛。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 贝贝的表情、动作。学生表演朗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以评促读。 (3)看图观察妈妈的表情、动作(睁大眼睛,张着嘴巴)。学生在情境中练 习朗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天天”一词,朗读时突出“天 天” ,体会妈妈疑问、责备的心情。 3.师生合作、同桌合作、男女生对读练习对话朗读。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 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个环节教师借助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学生观察图 中妈妈和贝贝的表情、动作,让学生体验角色,结合生活实际,读好对话。 】 (三)朗读第 4 自然段,读懂妈妈的话,读出语气。 1.自由朗读第 4 自然段,数一数,妈妈说了几句话。 (两句话) 2.朗读第 1 句,理解“平平安安”的意思。 (1)出示两个句子: 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 贝贝,你有一个 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回家。 (2) 比较两个句子, 理解 “平平安安” 的意思。 出示 “平、 安” 的字源。 教师讲述:小朋友“平平安安”这两个字可有意思啦。最早的“平”字,下 面是一个号角,上面两条长长的横,代表号角吹出来的声音悠长,代表这个地方 很“平安” ;再看“安”字,外面像什么?里面像什么?最早的时候外面代表房 子,里面代表一位新娘,所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