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井文化生态变迁
黑井古镇的文化生态系统变迁探析黑井古镇的文化生态系统变迁探析 李支援李支援 摘要:黑井古镇的文化生态系统经历了生成、衰落和再造三个阶段。这个文化生态系摘要:黑井古镇的文化生态系统经历了生成、衰落和再造三个阶段。这个文化生态系 统为盐而生,繁衍出盐文化、儒商文化、宗教文化等和谐相处的状态,最终它又为盐而衰统为盐而生,繁衍出盐文化、儒商文化、宗教文化等和谐相处的状态,最终它又为盐而衰 败。如今可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业等方面着手再造黑井的文化生态系统。败。如今可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业等方面着手再造黑井的文化生态系统。 关键词:黑井古镇关键词:黑井古镇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变迁变迁 一个聚居区存在若干时段, 就会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系统, 以凝聚居民、因应 环境来展开生活。这种地方文化生态系统的独特性是因缘而生、势增而成、 势减而衰,而缘 散即灭的。所谓永恒的地方文化生态系统是没有的, 它会跟随外缘与内势的变化而变化。 如 果把一个地方比做一个系统的话,那么它就要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因之而变化。 黑井古镇就是一个聚居群落,而黑井文化生态系统就是黑井历史积淀而成的一种独特 的文化。 黑井的地缘与历史造就了黑井文化生态系统, 黑井文化生态系统也造就了黑井的历 史与今天。 一一黑井文化生态系统的生成黑井文化生态系统的生成 黑井古镇,云南四大古镇之一,发现盐井前是一个很小的彝族部落。它位于云南楚雄 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 地处金沙江水系的龙川江河谷中, 玉璧山和金泉山夹镇而立, 成昆 铁路穿镇而过。始建于汉代的黑井,很早这里就是地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家盐井。 元时在此 设盐课提举司,明代其盐税占云南总赋税的 67%,清为 50%,民初为 46%i。黑井的繁盛得 益于明代的“开中”政策,这项允许私人贩盐的政策使这里客商云集,一时为滇中重镇。盐 业的蒸蒸日上也带来了当地文化的繁荣。 (一)盐文化盐文化 “盐乃百味先,梅为二友后”这是黑井镇上的一副对联。它恰好隐喻着盐在黑井的非 同寻常的地位。首先,盐井的发现在黑井就是一个很传奇的故事,就连“黑井”的镇名也是 由“黑牛盐井”而来。发现第一眼盐井——黑牛盐井的彝家女孩李阿昭和她的小黑牛一直是 古镇的保护神ii。 盐业生产带动了整个市镇的发展。盐业生产的这些管理者和招募的盐业工人越聚越 多,卖煮盐必须的柴炭的樵夫也渐渐多了起来。而驮着马鞍盐的马帮更是必不可少的常客。 于是,管理者、工人、燃料供应商、盐商、运输者构成了原始计划经济的出产地的要件。明 代“开中”后,盐商给黑井带来了大量的吞吐能力和新鲜资讯。人流渐多,服务设施自然要 跟上,于是一个以“盐”为中心的黑井市镇成型了、繁荣了。盐业贸易经济的发达为黑井文 1 1 1 李支援(1978.10——) ,安徽临泉人,男,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化事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办学条件。 推动了以黑井地域民俗文化为主的 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形成了以元明清建筑文化和多种宗教文化为特色的黑井盐文化, 遗存了 众多的人文景观和盐文化建筑遗存。iii 因盐而起的还有饮食业。以盐为特色的食品,当地很有名的,如宣威火腿,必须用黑 井盐腌制才好。黑井的招牌菜就是盐闷鸡等盐闷食品。稍有剩余, 盐休闲应运而生,比如黑 盐浴,式样精巧的各种盐饰品等。 (二)儒商文化(二)儒商文化 盐商因其可以几近垄断,生意可以很大。盐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官商结合,所谓“红顶 商人” 。 “衣食足而知荣辱” ,古代中国商人多半想到的是科举。 现在的文庙遗存坐落于黑井小学内,建于明代。文庙中大成殿、棂星门、泮池及今日仍 用,与彝乡风格的老建筑相映成辉。黑井出过进士多人,举人、秀才层出不穷, “父子俩进 士”更是当地的佳话。与之相联系的是节孝总坊,它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 年) , 是经光绪钦准,为旌表黑井及元永井、琅井三地87 位节烈妇女建造的石坊。莫说坊上的文 字、 浮雕是典型的儒家文化的表征, 单这座坊本身就是厚重的中原文化忠贞观念的极好注脚 iv。鲜活的生命注解鲜活的文化,鲜活的文化赋予生命以更大的能量。走进大龙祠能更深切 体会到文化背后的力量。 “灵源普泽”是为雍正皇帝的御笔亲书,这对一个边陲小镇来说, 也许太奢侈了, 但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 想想当时他贡献了全省一多半的赋税、 十三条街道、 那么多的进士举人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黑井仅解放前后就出了一中将三少将, 着实也是儒家 “精忠报国”教育的结果。 (三)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三)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黑井溪畔山巅所在多有寺观庵堂。据统计,仅元明清三代,黑井镇就建盖寺庙56 座、 塔 5 座,至今仍有诸天寺、飞来寺、三元宫、大龙祠、真源禅寺等颇具规模的寺庙v。各种 宗教文化在一个“弹丸之地”能和谐相处,本身就是奇迹。 令人费解的还有一点,数里之内,数井产盐,汉族与彝族等少数民族在巨大利益的纠 葛面前怎么相处?由此展开的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又怎样和谐共进?许多不可能的事 情在这里不再是不可能。这里没有过尖锐的民族冲突,各种民族文化和谐共处。 宗教文化、儒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和谐的共存,可持续 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我们的追求,却是黑井的历史与现实。 二二黑井文化生态系统衰败的原因黑井文化生态系统衰败的原因 追问黑井文化衰落的原因并非易事,毕竟这座小镇经历了纷繁的事情,创造了太多的 奇迹,延续了太长的文化,涵容了多元的文化。 首先,资源匮乏。黑井因盐而兴,不幸也因盐而衰。黑井有大量的盐井,历史上曾给 地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繁荣,然而民国时期起,卤水变淡, 。因周围山林看法殆尽,煮盐的 燃料只能靠他处运来的煤炭。 有由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增高。当民国政府决定在临近煤产 地的一平浪建工业化的盐厂时,就为黑井的衰落丢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因资源而起,如不及时拓展或延伸发展的路子,扬长避短,必不能长久。现在北方很 多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历代政府对资源无节制的利用, 而又不去考虑当地的 可持续发展,就注定了地方地方在做完贡献之后,一座被淘空的古镇就这样被抛弃了。 其次,商业凋敝。因盐而起的商业使颇具特色的,但尤其如此,也易于趋向畸形。黑 井十三条坊上的商铺、旅馆、饭店都是为盐业服务的,往来流转的商人多为贩盐的,其他商 人是为他们服务的。黑井没有拓展自己的经济思想, 扩大经济空间,没有在盐业之外居安思 危或顺理成章地开发出不同的行业, 故而, 一旦盐业衰败就注定了他无可挽回的陷入了危机。 再次,地理位置的偏僻。黑井地处龙川江狭窄的河谷里,夹于两旁的山皆高耸入云。 要么翻山越岭,要么涉水而行,诸多不便。盐业繁盛时期,黑井的货物进出主要靠马帮。红 砂石的茶马古道上至今仍能清晰地辨认出一个个深陷的马蹄印, 在炙热的阳光下无声的诉说 着马帮的叹息。马道陡而险,人行尚且艰难, 何况还有成群结队驼着重物的骡马,路上的艰 辛可想而知。如此交通决定了进出货物的成本必定高昂, 所以,一旦发现了更方便的交通地 点更先进的工业技术,这里就很易于被淘汰。繁华开始转移或消散„„ 最后,先进文明的进入也是黑井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政权的干预,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