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GT3001、GT3002、GT3003、GT3004 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 适用专业:全校一、二年级 教学模式:实践、理论教学 计划学时:144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一)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 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 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 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 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 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 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 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 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 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 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 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 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 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 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 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 持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 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 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 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促进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 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 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 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 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 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 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 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 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层次 《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不同层次水平,并在 各学习领域按层次设置相应的层次目标。最终达到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大专学生体育学习层次上各方面的差异性, 《标准》设立的最高层次 目标, 作为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层次的学生也可以 将高一级层次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 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 观察的。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 的同时, 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 感、 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 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内容 (四)根据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按照课程管理的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 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学院的 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 了灵活的处理, 按照内容标准中水平四的规定,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 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等)中选择若干动作技能作为教学 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标准》力求突破注 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 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标准》把学 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 围, 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 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 力。 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 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 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 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