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编 辑:峰 命题特征命题特征 一、观点鲜明一、观点鲜明 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 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 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 二、结构清晰二、结构清晰 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 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 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 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容的直接转换。部分选择题需要 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 的、字面上语词概念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容的整体理解,着 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 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 求。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 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解题指导 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 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 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 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容要点 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 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 缺乏作答规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 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 形同意同 (信息吻合直接判断) 形异意同 (有所转换实质一致) 形似意异 (迷惑性大格外留意) 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 指代词、围词,类别词、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 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 1 1、有助于理解文章容、提示信息的词语、有助于理解文章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 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 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 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2 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 (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 . (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 (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 (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 抓住关键词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要注意: 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 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 3、 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 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 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 心主旨。 练习: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练习: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 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 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 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 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 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 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 人物, 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冶”, 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 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 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 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石雕 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 不能自拔, 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 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 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 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 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 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 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 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 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 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 能实现。 .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 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 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 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 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 能够客观、 超然地看待。 当然, 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 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 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 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 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 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 高。(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 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 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 多名官兵壮烈殉 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 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 3000 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 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 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 身和马足则是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