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名名着着导导读读》》知知识识梳梳理理 《论语》《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 《论语》 全书共分 20 篇。 在形式上, 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有的采用 问答的 形式,也有的是 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 夹叙夹议性的 。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仁” 堪称全书的统率。 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 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 治学 、从政、修身养性 。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述而》 )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 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 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为政》 )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 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大卫? ?科波菲尔》科波菲尔》 1. 《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 是享有世界声誉的 英国 (国籍)小说家 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 《匹克维克外传》 为他赢得声名, 他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 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大卫?科波菲尔》中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自传体 体小说。 3.请将下列人物名称、形象特征和作品名称对应连线。 匹克威克吝啬鬼 斯克鲁奇儿童教唆犯《奥立弗?退斯特》 费金伪君子《马丁?瞿述伟》 金格尔骗子《圣诞欢歌》 裴斯匿夫乐善好施《匹克威克外传》 希普乐天知命《大卫?科波菲尔》 密考伯阴险小人 4. 《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的成长作为小说的主线。大卫面对凶残贪婪的继父 (人物名) ,受尽虐待,只有忠心耿耿的女仆 佩葛蒂 (人物名)无微不至地爱护他,让他体验到人间的温情。 5. 《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保姆佩葛蒂、青年渔民 佩葛蒂先生(人物名)等劳动人 民的正面形象都表现了狄更斯小说创作的道德意图。 6.《大卫?科波菲尔》 中密考伯夫妇的形象原型正是狄更斯的父母, 他们的精神被称为密 考伯主义,其精神内涵是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7. 希普(人物名)是《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的反面人物典型,他企图占有合伙人维 克菲律师的产业和女儿,导致大卫姨婆破产,但其阴谋未能得逞。这一结局体现了狄更斯 的道德信念。 8. 《大卫?科波菲尔》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这种叙事方式被称为有限 视角。 《家》《家》 1.一般认为, 《家家》和《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品,而他晚年所写的散文 《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作重要的作品之一。 2.巴金的《家》 《春》 《秋》等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 《激流三部曲》 ” 。 3.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 觉慧、 觉新 、 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 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这 种艺术结构与《 红楼梦》类似。 4.《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向婢女 鸣凤 表示爱情的行为具有受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 5.作为家里的长房长孙,觉新(人名)养成了委曲求全顺从懦弱的性格,但另一方面,他 也信服 个性解放的新理论,于是这个人物具有了人格分裂的悲剧性。 6.《家》 中还刻画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次要人物,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鬟 鸣凤, 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苦果的 梅芬, 善良厚道的瑞珏 , 专制家长高老太爷 , 败家子 克 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等等。 7.《家》虽然写的是 20 世纪 20 年代青年的生活和情感,但其中体现的 那种对理想的追求 ,那种使命感, 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正是现代生活所缺少的, 这正是巴金小说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 1.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 是 19 世纪最伟大的浪漫 主义文学家。他最初思想比较保 守,后来因为受到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态度开始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他1827 年发表的作品《 《克伦威尔》序 》中。在这部作品中,他提出了美丑对照 的审美原则, 这种原则集中体 现在《巴黎圣母院》中,比如: 爱斯梅拉达(人名)的美貌和卡西莫多(人名)的丑陋, 她的善良和弗罗洛(人名)的狠毒,她的钟情与 弗比斯 (人名)的轻薄。 2.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活期间, 雨果创作了诗集 《 惩罚集》 《静观集》 ,大型史诗《历代传说》 以及小说《 悲惨世界》 《 海上劳工 》等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3.正如作者自己在序言中所说,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叙说人的“命运”的作品。女主人公 是作者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但在面对面似庄严却狡诈无比的巴黎圣母院副主教 时显得无助,尽管有面貌丑陋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许多代表正义力量的 义民的热心帮助,却仍然无法逃脱被绞死的命运。 4.在小说中,卡西莫多的愚昧心灵被爱斯梅拉达的仁慈所感化,显示了作者雨果所宣扬的 人道主义的精神力量。 《红楼梦》《红楼梦》 1.曹雪芹名 沾,字梦阮,其祖父 曹玺、父亲曹頫 世袭江宁织造,极受康熙赏识, 是当时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极盛而衰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这种 人生经历与《红楼梦》中贾府的盛衰非常相似。 2.现在人们说起 《红楼梦》 , 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80 回和高鹗的后 40 回续书的总称。 续写的部分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创作意图, 但 高鹗 所写出的宝黛悲剧结局 却被广大读 者所接受。 3.对于《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小说开篇作了说明,即 追悔已往人生,纪念当日“行至见 识 皆 出 我 之 上 ” 的 女 性。 在 “ 悲 金 悼 玉 的 《 红 楼 梦 》” 中 , 是作者悲悼的主要内容,也是小说的主线。 4.请指出下列语言各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之口并简要概括其性格特征。 (1)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人物: 贾宝玉 性格特征:追求随心所欲、率性自然的生活。 (2)至于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些 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人物: 薛宝钗 性格特征:世故,冷峻,识时务 (3)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 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 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