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君主专制的演进选择题
高中历史君主专制的演进选择题高中历史君主专制的演进选择题 (考试总分:(考试总分:170170 分分 考试时长:考试时长: 120 120分钟)分钟) 一、一、 单选题单选题 (本题共计(本题共计 30 30 小题,共计小题,共计 120 120 分)分) 1、(4分)自秦朝开始,中国形成了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其中,宋朝中枢权力机构实行 () A.三省六部制B.二府三司制C.一省制 D.三公九卿制 2、(4分)《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元符三年。所谓“营造”,是工程建筑的意思;“法式”, 即规则、标准的意思。这部《营造法式》实际上就是宋朝政府对全国的公共工程建设设定了 强制的国家质量标准。它的刊行说明() A.宋代官营手工业发达 C.宋代强化专制皇权 B.宋代工匠缺乏规则意识 D.宋代政府重视民生发展 3、(4分)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 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 A.避免了决策失误 C.削弱了宰相职权 B.有利于权力制衡 D.提高了行政效率 4、(4分)《蔡忠惠公文集》载:“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 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这反映了 () A.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 C.宋代分割宰相的权力 B.唐代节度使拥兵自重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政务混乱 5、(4分)秦汉时期设立朝议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唐代设立三省 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 A.政务都由朝臣商议最终决策 C.利于皇帝决策时的集思广益 B.削弱皇帝权威 D.解决君相矛盾 6、(4分)“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三 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据此可知,北宋前期的中枢机制 () A.以文制武,军政对立 C.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B.三省并立,相权削弱 D.分权过度,缺乏协作 7、(4分)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 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 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发生于() 第 1 页 共 17 页 A.汉代匈奴侵入山西 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 D.明代蒙古入侵河套 8、(4分)“宋朝设官之制……三公三司不常置,宰相不专用。……又别置中书(中书门下 简称)于禁中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材料反映宋代 () A.加强对军权的控制B.重视分权和制约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开始出现重文轻武 9、(4分)汉光武帝设尚书六人。尚书官位低微,但“天下枢要,在于尚书”。同时设中常侍 等宦官多人,掌传达皇帝口诏,阅览尚书呈进的文书。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提高皇帝决策的权威性 C.确保皇帝诏令按照程序来实施 B.降低宰相在中央机构中的地位 D.完善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10、(4分)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说:“(历史)总有那么一些空房间,是史料的阳光无法 照亮的。”即使这样,马克斯·韦伯还是提出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存在联系,陈寅 恪提出两汉魏晋天师道传播与东南滨海地域相关以及唐太宗统治时期统治阶级中有“关陇集 团”和“山东豪杰”的对立,等等。这主要体现了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 A.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和材料之间一个互动的过程”,不存在纯客观性。 B.历史研究“就是按照因果的先后顺序来整理过去的事实。” C.作为政策指南,“(历史的预见性)部分地建立在其他相似事件类推的基础上。” D.“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收集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概括。” 11、(4分)北宋时期,军权归枢密院掌握,宰相与枢密使对掌大政,号称“二府”。财权则 由三司的长官三司使管理,另外中央还设立了审官院、审刑院。北宋统治者这样做主要是为 了 () A.加强专制皇权B.杜绝官僚主义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12、(4分)刘文瑞教授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纵论》一书中写道:“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 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 大到整个国家机器。”依据材料的观点推断,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鲜明特点应该是() A.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13、(4分)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的 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 A.中央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D.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巩固 B.削除了皇帝“家仆”对皇权的威胁 C.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第 2 页 共 17 页 C.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同时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 14、(4分)北宋至和二年,知谏院范镇指出,如能使“中书、枢密院通知兵民财力大计,与 三司量其出入,制为国用”,则天下民力“庶几稍宽”。材料反映出范镇已认识到 () A.中央各部门权责不明 C.应继续弱化武将权力 B.强化皇权不符合潮流 D.分割相权出现的弊端 15、(4分)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 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A.独裁政治 D.贵族政治 B.官僚政治C.分权政治 16、(4分)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 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参与机要事务。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削弱王国势力 D.削弱相权 B.恩泽贵族C.提高办事效率 17、(4分)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 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A.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C.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 D.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 18、(4分)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下列各项可 以作为佐证的是 () A.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 C.派遣文官担任地方知州 相似之处是 () A.重视官员的推荐和征用 C.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 B.注重对皇帝的监察制约 D.削弱地方以强化中央 B.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D.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 19、(4分)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北宋二府三司制的设置,反映出唐朝和北宋在政治理念上的 20、(4分)“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 学结论。下列对宋朝“二府三司”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二府三司”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第 3 页 共 17 页 B.“二府三司”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C.“二府三司”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二府三司”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