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
第二节骨折康复 学习要求:1.熟悉骨折的临床特征 2.掌握骨折的康复评定 3.熟悉骨折的康复治疗方法 一、概述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创伤,在平时和战时都很常见,骨折发生后如处理不当, 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致残率也高。 ⒈骨折临床特征: ①疼痛与压痛骨折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与压痛。② 局部肿胀骨折时骨组织或周围软组织血管破裂出血, 局部肿胀,有些还会出现 瘀斑, 血肿的部位及大小对判断骨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很有帮助。③畸形骨折 移位大者可出现肢体畸形,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移位较大造成的。如两断端重叠移 位可出现短缩畸形, 骨折远端由于失去正常的骨连续性在重力作用和肌肉牵拉作 用下,可出现旋转畸形和成角畸形。④功能障碍骨折后由于疼痛、肌肉反射性 痉挛、 肌肉失去骨应有的杠杆作用, 特别是合并有神经损伤时, 会丧失正常功能。 ⑤异常活动及骨擦音在检查或移动患肢时会出现异常活动及骨折断端摩擦的 骨擦音,而且畸形会更加明显,这是骨折的重要表现。⑥X 线检查X 线检查是 确定骨折部位、程度及骨折类型的可靠方法。 ⒉骨折临床处理原则:骨折临床处理的三大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这三者是有机结合、互相配合的过程,不能截然划分。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基 础。复位后需要固定,只有固定牢靠,才能保持骨折不再移位,并有利于骨折的 愈合,有利于功能的恢复,因此,固定是骨折治疗的关键。骨折治疗不仅要求愈 合坚固, 恢复原有解剖形态及力学性能, 而且要求患者早日恢复功能, 重返社会, 所以康复治疗是患者恢复功能的保证。 早期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促进骨关节损伤的愈合, 缩短疗程,减少粘连和避免 肌肉萎缩,增进关节活动范围,促进伤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二、康复评定 ㈠评定内容 1.骨折对位对线、骨痂形成情况检查:了解是否有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有无 假关节、畸形愈合,有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等。 2.关节活动范围测定:见本书相关章节。 3.肌力评定:见本书相关章节。 4.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骨折后,肢体的长度和周径可能发生变化 ,测量肢 体长度和周径是必要的。 5.步态分析:见本书相关章节。 6.本体感觉功能评定:见本书相关章节。 7.ADL 能力评定:对上肢骨折患者重点评定生活自理能力情况,例如穿衣、 漱洗、清洁卫生、进餐、写字等。下肢骨折患者重点评定步行、负重等功能。 常用 Barthel 指数量表或改良 Barthel 指数量表 ㈡骨折愈合的评定标准 1.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因患者年龄、体质不同而异,并与骨折的部位密切 相关,表 1-1 所列的各部位骨折愈合时间,为临床观察后经统计分析所得,供参 考。 表 1-1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上上肢肢 锁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干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尺桡骨干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 掌指骨骨折 时时间间 1~2 个月 1~1.5 个月 1~2 个月 1~1.5 个月 2~3 个月 1~1.5 个月 3~4 周 下下肢肢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胫腓骨骨折 踝部骨折 距骨骨折 脊柱椎体压缩骨折 时时间间 3~6 个月 2~3 个月 3~3.5 个月 2.5~3 个月 1.5~2.5 个月 1~1.5 个月 1.5~2.5 个月 2.临床愈合标准:①骨折断端局部无压痛;②局部无纵向叩击痛;③骨折断 端无异常活动(主动或被动) ;④X 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 折断端骨折线;⑤外固定解除后,肢体能达到以下要求:上肢:向前伸手持重 1kg 达 1 分钟;下肢:不扶拐在平地连续行走 3 分钟,并不少于 30 步;⑥连续 观察 2 周,骨折断端不发生畸形。 3.骨性愈合标准:①具备上述临床愈合的所有条件;②X 线片显示骨痂通过 骨折线,骨折线消失或接近消失,皮质骨界限消失。 三、康复治疗 (一)四肢骨折 1.作用 骨折愈合是骨连续性的恢复,最后完全恢复原有骨结构和性能,是骨再生 (bone regeneration)的过程。从组织学和生理学的变化来看,骨折愈合可分 6 期,即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硬骨痂期及重建期。但是长时间 制动会造成患者的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功能下降和固定肢体的肿 胀、肌肉萎缩、肌力和耐力下降、组织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硬等许多并发 症。如果患者长期卧床可产生焦虑、抑郁、对疼痛耐受力下降、失眠等反应,严 重者可出现幻觉和注意力及定向障碍。 康复治疗的作用是协调骨折长期固定与运动之间的矛盾, 预防或减少上述并 发症的发生,控制或减轻组织肿胀,减轻肌肉萎缩,防止关节粘连僵硬,促进骨 折愈合,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并早日重返社会。 2.方法 根据骨折愈合过程,康复治疗可分为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1)早期:常指骨折复位与固定后, 骨折部位仅有纤维性连接。肿胀和疼痛是 骨折复位固定后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持续性肿胀是骨折后致残的最主要原因。 康复目标主要是消肿止痛,为达此目标,要及早开始康复治疗。 1)主动运动:是消除水肿的最有效、最可行和花费最少的方法。主动运动有 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 A.伤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 需行各个方向的全范围运动, 一天数次, 以保持各关节活动度,防止其挛缩。尽可能进行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防止肌 萎缩及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有困难时,可进行助力运动或被动运动。在上肢应特 别注意肩外展及外旋,掌指关节屈曲及拇外展;在下肢则注意踝背伸运动。中老 年人关节挛缩倾向很大,更应特别注意。 B.骨折固定部位进行该部位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练习, 以防止废用性肌萎 缩,并使骨折端挤压而有利于骨折愈合。无痛时可逐渐增加用力程度,每次收缩 持续 5 秒钟,每次练习收缩20 次,每天进行3~4 次。开始时,可嘱患者在健侧 肢体试行练习, 以检验肌肉收缩情况。 肌肉的等长收缩可以促进骨折端紧密接触, 克服分离趋势, 并借助外固定物的三点杠杆作用所产生的反作用,维持骨折复位 后的位置,防止侧方移位及成角。 C.对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 可能时应尽早起床。必须卧床的 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床上保健操,以改善全身情况,防止压疮、 呼吸系统疾患等并发症。 2)患肢抬高:有助于肿胀消退,为了使抬高肢体收效,肢体的远端必须高于 近端,近端要高于心脏平面。 3)物理因子治疗:能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减少粘连、 防止肌肉萎缩以及促进骨折愈合。 A.温热疗法:传导热疗(如蜡疗) 、辐射热疗(如红外线、光浴)均可应用。 B.超短波疗法或低频磁疗, 可使成骨再生区代谢过程加强,纤维细胞和成骨 细胞提早出现。对软组织较薄部位的骨折(如手、足部骨折)更适合用低频磁场 治疗,而深部骨折适用于超短波治疗。此法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钢板内固 定时禁用。 C.音频电或超声波治疗,可减少瘢痕与粘连,促进骨痂生长。 (2)后期:通常指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康复目标主要是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 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重新训练肌肉的协调性和灵巧 性。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运动疗法,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若基本运动功能 恢复不全, 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时需进行 ADL 训练和步行功能训练。 以适当的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