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大题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绪论 1.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后人不断丰富发展的观 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 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 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 普遍按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它的三个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种科学性体现在: 第一,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 全部优秀文化遗产, 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 19 世纪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第二, 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 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 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新成果的途径 建立起来的, 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反 映。第三,它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 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够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彻底的革命性。首先,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辩 证法的基本观点出发, 除了承认一切具体事物对于其赖以生存的条件来说具有暂时的合理性以外, 不 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必 然灭亡的理解,它把世界看作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其本质上,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其次,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从阶级性上讲,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为无产阶级 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其阶级性与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无产阶级作为 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 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 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又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 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二者统一于 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答: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 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否始终站在 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 1 / 1111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应,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 社会——这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科 学分析的基础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友情补充: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 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 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普遍性,其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 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 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意义在于,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 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 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 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 新事物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 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它 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把握这一规律对 2 2 / 1111 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 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 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方面含义:(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 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 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可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 基本形式。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