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设计 吉县职业中学教学案吉县职业中学教学案 课题 主备人 《寡人之于国也》 刘慧珍审核人 预习案 【学习目标及学法指导】【学习目标及学法指导】 1.掌握文言字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2.引导学生透彻、 清晰、深刻地理解孟子的 “仁政” “民本”思想, 初步培养学生 “经 世济民”的政治胸襟。 3.继续学习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1.层层深入,透彻、清晰、深刻地理解孟子的“仁政” “民本”思想。 2.反复诵读,感知文本的美感和理趣,感受语言魅力,丰富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材助读】【教材助读】 阅读课文、导读和练习册的内容。 【预习自测】【预习自测】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课时3 课时 一、知识链接一、知识链接 1 1、作家:、作家: 孟子(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名轲,字子舆,战国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儒学大师,—向被认为是继承孔 子学说的正统,被称为“亚圣”“亚圣” ,,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孔孟” 。他曾拒杨墨,反纵横, 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2 2、《孟子》简介:、《孟子》简介: 宋代朱熹将《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 《论语》《论语》 《孟子》合称“四书”《孟子》合称“四书” 。 《孟子》现存七章七章,分别 是《梁惠王》 《公孙丑》 《腾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全面反映了孟子思想。 与《论语》一样, 《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语录体散文,但《论语》文字简约、含 蓄, 《孟子》却以雄辩著称以雄辩著称,文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的感觉是侃侃而谈。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情感强烈,文笔犀利,论辩性强; (2)论证手法灵活 善变,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曲折,巧妙控制论辩方向,驱诱论敌就范; (3)巧用比喻, 使枯燥理论具体、生动,富有可读性和说服力; (4)文辞方面富于铺陈扬厉,时露尖刻, 句式喜用排偶,笔锋咄咄逼人,文章酣畅淋漓。 3 3、、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孟子·· 梁惠王》梁惠王》 ,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 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 ”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于是.包括 孟子在内的贤者数人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梁惠王招贤,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恢复 并扩大疆土。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将它发展为“仁政”学说,反对“霸 道” “虐政” ,主张当权者都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用仁义治天下。这 1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设计 样两人第一次见面便想孟子那里寻得“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 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许多意义。两人 第二次会面是池沼旁边。 梁惠王看着鸿雁麋鹿嬉戏, 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 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 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多次 的接触交谈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才有了《寡人之于国 也》这一次深入的交谈。 4 4、孟子思想主张:、孟子思想主张: (1)性善论: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他认为“仁、义、礼、 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论”是一 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 据;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2)道德论:道德论:“仁义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 阶级性的, 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 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 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3)政治及经济方面政治及经济方面: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提出了“仁政” 的政治主张的政治主张。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提出“民贵君轻”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民本思想,要求统治 者“施仁政于民( 《梁惠王》上) ,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 措施。但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5 5、解题:、解题: “寡人之于国也”原句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 ,古代国君的自 称谦词,今义是形影孤单的人,即孤家寡人。 “焉” “耳” “矣”均是文言句末语气助 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原句是主谓句,感叹句。 “于” ,介词,与“国”合成介宾 短语。 “之” ,用于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提顿语气,强调介宾短语的意义。 6 6、孟子名言、孟子名言 1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9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 ○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2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设计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 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 1 1、自读课文,疏通字词、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1 1】】 、注音:、注音: 王好()战弃甲曳()兵而走谷不可胜()食也 ... 数罟()不入洿()池谨庠()序之教 .... 养生丧()死无憾鸡豚()狗彘()之畜() .... 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涂()有饿莩() .... 2 2、、自读课文,理清结构 自读课文,理清结构 文章记述的是和的对话,主要围绕问题展开。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 :问政:梁惠王为自己 “尽心于国” ,提出。 第二部分(第 2-4 段) :议政:分析:孟子用 “五十步笑百步”的 比喻, 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 指望人口劳力比邻国多是不可能的。 第三部分(第 5-7 段) :议政:解决:舍霸道而就王道,去虐政而 行仁政,终会使天下归服。 探究案 3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教案设计 【质疑探究一】【质疑探究一】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重点字词及译文。 2、研读本段 (1)选一学生朗读第 1 段 (2)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3)梁惠王自诩“寡人之于同也,尽心焉耳矣”的理由是什么? (4) “察邻国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