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1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有 的物体在水中会沉,有的会浮,但更多的是关注物体本身的性质,如木块、泡沫 会浮,石头、铁块会沉,很少考虑过液体对沉浮的影响。 上课开始,我把同一块马铃薯放入两杯不同的液体中,出现了沉浮两种不 同的情况,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说浮的那杯一定是盐水。 “你有什么证据吗?〞 除了几个淘气的学生说喝一下以外,其他学生都没什么想法。我让学生观察两杯 液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盐水那杯颜色暗一点, 底下还有杂质 〔盐中有杂质〕 , 除此之外没什么区别。于是我从两杯液体中各取一滴液体加热,让学生观察液滴 变干后的痕迹。在之前几个班上课时,我准备的是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后来我 做了修改, 准备的是一杯浓盐水和一杯淡盐水,加热后两个铁片上都有白色的固 体粉末,只是一个较多,一个较少。 “你观察到什么?〞一位学生抢答:“两个 铁片上都有食盐,但是量不一样多。〞“白色的固体粉末就一定是食盐吗?〞这 时就有学生反驳,也可能是糖,是味精,是淀粉,还可能是洗衣粉。 “看到这样 的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白色粉末溶解在水里,可以让马铃薯浮起 来。〞“是不是只要加一点就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呢?〞“不是,要加到一定量才 行。〞“现在老师告诉你,我确实参加了食盐,那到底加多少食盐能让马铃薯浮 起来呢?我们一起来调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在这个活动中,我把 100 毫升水改成了 50 毫升,节省食盐用量,让实验能在20 分钟内完成。学生得 到的结果是大概需要 5 至 7 平勺食盐能使实验成功, “为什么每个小组的食盐用 量都不一样呢?〞“因为马铃薯的大小不一样。〞“关于这个实验的结果,你有 什么发现?〞 “我发现食盐要加到一定量马铃薯才能浮起来,等它浮起来以后再 往里面加食盐,马铃薯都不会再往上浮了。〞“那你认为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原 因是什么?〞“是食盐的量。〞这里本来想让学生讨论,但是五〔1〕班实验速 度较慢,讲到这里已经下课了,只好不了了之。布置了课外拓展作业:尝试在水 中溶解不同的物质,记录马铃薯在其他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改良:下次可以将 50 毫升水改为 30 毫升,让这个实验快点完成,可以在 课堂内增加拓展活动,让学生另调一杯糖水或味精水,让书本的活动进行延伸, 1 1 / 7 7 学生会有更多发现,研讨起来也更有话说。 科学老师的任务不是设计多么巧妙的 活动, 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有层次上的开展, 说来简单, 考验的却是老师的教学功力,需要老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2一、精心作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这 一课的根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在我们科学课的课前准备,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先罗 列一下要准备的材料吧: 1、演示用材料: 两个大水槽,分别用标签纸编码:1 号和 2 号,里面分别盛一水槽请水, 一水槽盐水〔盐水的浓度刚好能使马铃薯浮在水面〕,天平一架,滤纸两张,两 个有刻度的小烧杯,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糖水,一杯食用油,一个铁块,滴 管,量筒两个。 2、学生小组实验用材料: 材料盘,酒精灯,火柴,一个比拟小的马铃薯,两个铁勺,分别贴好标签: 1 号和 2 号,一个信封〔里面装有5 袋食用盐,分别装在自封袋里,质量根本相 同〕,一个一次性杯子〔里面盛一写水,用来放燃烧过的火柴梗〕。 罗列完毕,实际操作中,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些,甚至再多准备一些学生可 能会说到, 并在他们设计的实验中将要用到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学生在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自主性,而老师只是配合学生,成为他们的启发者,活动的组 织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得力助手。 二、充分的课堂预设,是上好这一课的前提。 精心的课前准备,来自“缜密〞的课堂预设。预设什么?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方说:教学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在前几课时的学习中, 认识了解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与 “大小〞、 “轻重〞有关, 于是, 在引入 《马 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让学生猜测“大的 沉,还是小的沉?〞,再通过实践发现“与大小没有关系〞,学生再进一步猜测 “可能与‘液体’有关,这样的引入,平实而切合学生,使科学探究层层推进。 2 2 / 7 7 2、巧设铺垫,过渡无痕。 每次老师让学生猜测“同样多的清水和盐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很多学 生都说不到“可能与轻重有关系〞,到了这个环节,一般老师为了顺利进入下一 个环节, 就自己说: “会不会他们的轻重不同?〞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学生怎么想, 就开始比拟两杯液体的重量了。 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追求无痕过渡, 在一开始, 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说出了大小、轻重、形状等不同点后,及时板书,并表扬学生:“你 说的很对,我们在观察两个相似的物体时,就可以比比他们的大小、轻重等不同 的地方。〞同时板书:大小、轻重。如此一来,再让学生通过比拟“两杯同样体 积的清水和盐水的不同点〞,探究马铃薯为什么在清水中沉,在浓盐水这浮,学 生自然会想到可能由于它们的重量不同,通过称一称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简单的铺垫,使学生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测——验 证——获得结论——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无痕的过渡,也让学生快乐地 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反思 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这一课, 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 程,这也是本课设计和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生明白 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质的沉浮, 以及懂得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 的现象。在整个教学中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民主、平等、和谐、 热烈的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准备各种实验 材料,给学生创设学会学习的条件和气氛。 通过这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上好一堂科学课,必须准备充分。 一、材料准备要充分 在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在材料的准备上下了很多功 夫。 课前我发现刚调制的盐水和清水有一点区别, 前面的学生能够很清楚的看到, 盐水的杯中有一些漂浮的物质, 致使一局部学生通过观察而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判 断两个杯中的液体不同,因此我将盐水要在上课前两天把它兑制好,足够长的沉 淀时间, 可以防止学生能马上区别出两杯水的不同。教材上在这一节中使用的加 热材料是:酒精灯、木夹子、铁片,但实验室中的铁片很大,而且数量也不够, 3 3 / 7 7 这时我参照了网上的做法,将酒精灯换成小蜡烛,将铁片换成了钢勺,不仅增加 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增强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同时可以节省很 多讲解使用酒精灯的时间。 二、教学设计准备要充分 在课的导入局部,我出示两杯水: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