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宜昌备课
《长在宜昌》全册备课长在宜昌》全册备课 一、 《长在宜昌》教材解读 《长在宜昌》 是宜昌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经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 过,在宜昌市范围内使用的一套地方课程读本。 本套读本从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微观世界, 到 自然、 社会、 人文等宏观视野,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宜昌的风物、 人情、 文化, 以求通过学习, 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身为“宜昌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 家乡,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本套读本无论在信息 提供,还是活动设计上都是开放式的,力求成为一个学习的范本, 引导学生更为主动、更为 真切地认识、 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生动活泼的开展探究学习。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教与学都不要拘泥于教材既定的信息和活动, 应结合地方实际、学生实际, 灵活主动、有创 造性地学习。 二、目标要求 1、了解家乡的山和水。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价值观 三、教学措施和方法 采用课外收集资料,上网查阅资料,课内外知识结合,深层次理解的措施和方法来学习 长在宜昌。 四、课时安排本教材安排 12 课时完成。 第一课第一课你好,宜昌你好,宜昌 一、教材说明 本课重点介绍了宜昌市的地理位置,旨在让学生宏观地了解宜昌是湖北省省辖市和鄂西 地区重要城市,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 。它“上控巴蜀,下 引荆襄” ,素有“三峡门户” 、 “川鄂咽喉”之称。不久的将来,宜昌将被建设成三峡旅游最 佳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 市依山傍水, 呈带状分布于长江两岸, 面积广大, 人口众多, 所辖三县、 两个土家族自治县、 三个县级市及五个区。 课文还引用了郭沫若的在时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峡后写下的 《过西陵峡》 这首诗,作于 1961 年。诗中描绘了西陵峡壮美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著名景观。诗后的两 个问题及第二题的六幅图,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 通过教师引领、同学交流,进一步 认识宜昌,了解宜昌的历史名人及重要景点。 “探究天空”和“小资料”是对课文内容的补 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宜昌的地理位置,认识它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重要地位。 2、熟练地掌握宜昌行政区域图,会填会用。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能力。 4、培植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湖北省地图及宜昌行政区域图,找到宜昌在湖北省的位置及宜昌 市所辖县市和五个区。 2、教师利用湖北省地图和宜昌市行政区划图,向学生简要介绍宜昌的地理位置,其中对 于宜昌从古到今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重要地位要强调。 3、借助远程资源,向学生展示宜昌优美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 的探究欲,为课后的交流与探究做准备。 4、完成课后习题。 四、参考资料 西陵峡,东起宜昌南津关,西至秭归香溪河口,峡长 75 公里,长度为三峡之最。长 江三峡中西陵峡以“险”著称,古人曾有“西陵滩如竹节稠”的说法。船行峡中,宽谷和峡 道交替出现。峡道两侧峭崖壁立,奇峰耸峙,怪美不胜收。其叠峰秀嶂,奇构异形,钟灵奇 秀,难以辞叙。西陵峡以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 肺峡、 兵书宝剑峡) 为主, 峡中两岸峭壁如削, 河道中密布暗礁险滩。 滩多流急、 峡深景异, 奇险而更显壮丽。滩多水急的西陵峡,遍布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 光是那神奇莫测 的石灰岩溶洞,镶珠嵌玉般点缀在两岸幽深险峻的峭壁上, 就足以叫万千游人观赏不尽! 据 统计, 仅从南沱到南津关间, 就有大小溶洞 174 个。 其中较大而又著名的有石龙洞、 黄颡洞、 三游洞等。洞洞景色各异,处处别有洞天,是考察人文、地理的绝好场所。 船过巫峡,进 入西陵峡前,中间经过一段长约47 公里的香溪宽谷。紧逼江岸的悬崖峭壁渐渐隐去。宽谷 内岗峦起伏,远隐近现,沟壑纵横。这里是三峡地段主要农耕地带。巴东、秭归两个县城分 别位于宽谷两端。 兵书宝剑峡位于青滩与香溪之间, 因峡谷北岸峭壁上的两块奇石而得名。 远望铁青色的悬崖,在一低陷的洞穴,穴内岩石极像横叠着的书卷,称为“兵书石” ;兵书 石右下方,一根上粗下尖的石柱直指江心,宛若一柄宝剑,故名“宝剑石” 。牛肝马肺峡 位于岭滩上游的长江北岸,岸边的山形颇像一个驼背老人, “头颈”前伸遮住天光, “胸脯” 内陷分外阴郁,岸缝间的泉水长年滴落, 使石灰岩溶解形成钟乳石倒悬在石壁间, 有岌岌欲 坠之态。在千奇百怪的岩石间, 有几片重叠下垂的黄褐色岩石,形如牛肝, 它的旁边还有一 块酷似马肺,连起来称作“牛肝马肺” 。现在,峡谷中的牛肝石完好如故,而马肺石在清 光绪26年 (1900年) 被侵入西陵峡的英帝国军舰炮轰掉了下半部。 郭沫若 《过西陵峡》 一诗中的“牛肝马肺说寇狂” ,指的就是这件事。 第二课第二课历史地名的由来历史地名的由来 一、教材说明 本课“知识长廊”主要介绍了宜昌地名的由来和历史沿革。 “交流平台”部分结合资料 ——宜昌的历史变迁,让学生调查家乡,了解家乡、所处乡镇、街道的历史变迁。 “探 究天空”是因课文而生发的问题,增进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小资料”概 括介绍了旧宜昌的城标——天然塔的情况 二、学习目标 1、掌握宜昌地名的由来,了解宜昌的历史沿革。 2、搜集代表性地名的由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我为家乡建设出份力”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的情感及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宜昌地名的由来。如有可能,找几幅旧宜昌与现宜 昌的图片进行比较,以便从感性上认识两者的不同。 2、 引导学生熟读教材, 了解夷陵得名的三种不同说法。 其中难以理解的文言句教师 要疏导,也可让学生自己在书中找或合作交流难句,透彻地理解夷陵的得名。 3、对于书中提到的清朝顺治五年(公元1648 年) ,将“夷”改为“彝”的过程,可结 合书后探究题共同完成。 4、结合课后交流平台中的习题,谈谈家乡、所处乡镇、街道的历史变迁,搜集图片, 将实践活动融合在授课中,达到举一反三、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本课中设及到的习题,多为开放性习题,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不必给学生什么标 准答案。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本地的历史变迁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做些指点。 四、参考资料夷,①本义:平坦②太平③使平,拉平;铲平④诛灭⑤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 族的统称。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 江苏省一带。后来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⑥旧时往往用以称 外国或外国人。 我是环保小卫士我是环保小卫士 一、教材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让学生为创建文明城市争光添彩,本课时教学 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环保有什么作用,了解生活中基本环保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环保。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环保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环保。 四、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体验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