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教学导航 【主题分析】 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 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 又是一次美的洗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 冬,会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代表作。 2.学习朗读技能,提高朗读水平。 3.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在具体语境中掌握重点字词。 5.品味诗文的优美语言,结合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6.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的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 7.拓展阅读范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郁的阅读兴趣。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语感。 2.研讨精彩段落,品味作品的真味。 3.背诵优美诗句的段落,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寓情于景的特点。 【教学指导】 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春》 2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雨的四季》 1课时 《古代诗歌四首》 2课时 1春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的表达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的人喜爱绿树成荫、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季;有的人喜爱稻浪泛金、硕果累 累、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金秋;还有的人喜爱粉妆玉砌、玉树琼枝、 “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寒冬。但 我相信,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会最爱那个姹紫嫣红、春意盎然、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暖春。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朱自清的《春》 。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 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江苏扬州人,著名作家、散文家、 学者、民主战士。1923 年发表了长诗《毁灭》 。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 《你我》 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 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 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从 细处落笔,以小见大,是它表现主题的常用形式。 散文被誉为“美文”,它的美通过同其他三种文学样式的比较就显而易见了:①结构美。②语言美。 ③意境美。这“三美”正是我们在散文阅读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 【新课讲授】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朗润(lǎng ) 钻出(zuān)嫩绿(nèn )眨眼(zhǎ)酝酿(yùn niàng ) ...... 窠巢(cháo ) 宛转(wǎn)蓑衣(suō)稀疏(shū)抖擞(dǒu sǒu ) ...... 2.朗读课文,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针对朗读的情形,做简短点评。 本文是一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 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 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和春天临近时的欣喜之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 感情,应用轻松活泼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逐渐高昂、有力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 位,把自己的身心融会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之中。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 教师总结: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 绿的” “轻悄悄的” “软绵绵的” ;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语言 的韵味和节奏感。 4.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明确:课文第 2 至 7 段。其中第 2 段是总写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五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 依次是春草图(第 3 段) 、春花图(第 4 段) 、春风图(第 5 段) 、春雨图(第 6 段)和迎春图(第 7 段) , 可称为“春之五图” 。 (2)请同学们轻声朗诵第1 段,体会其中两个“着” 、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柔和亲切的感觉,思 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明确: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 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 (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 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 )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 围,是绘春的依托。 (3)朗读第 8 至 10 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明确: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 “新” “美” “力” 。 (适机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 )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 赞美。颂春,着墨于意。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品析语言】 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 明确:体现盼春心切。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 来”? 明确: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 ,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中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在 句末,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柔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话的前后两句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 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明确: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的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 “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 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 明确: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天地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 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5.“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一句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句话表明春天给人们希望与活力,使人们精神焕发,更辛勤地去工作。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明确:第一个句子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说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侧重表现了春天的“新”和 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