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四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四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四篇 【导语】 孩子随着年龄发展, 不仅仅是学习、 生理上的一些成长, 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也渐渐的开始出现,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积极的、 主动的疏导,不然容易使孩子走偏。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正确的教育 他们,他们会难以建立起来的正确认知和分辨力, 进而出现违反纪律 的胆子逐渐增大。那么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更多 相关内容请关注教育频道! 【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篇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构建良好的家风,用生活节奏来固化孩子的行为和内心秩序 尽管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自控和自律意识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仍可 以改变这种现状。只要从家里有明确的家庭生活节奏, 结合家庭生活 作息时间表。 家长率先垂范做好榜样, 你就能带动并深刻地影响孩子。 只要孩子生活有节奏,情绪表现就相对稳定,这对固化孩子的内心秩 序有非常大的帮助。 2、重视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培育,使孩子得到真正的尊重 很多家长在孩子这个年龄段发现问题多, 关注优点少。这种做法 非常可怕,因为长期以来你过度关注孩子的缺点, 并且时不时去批评 孩子,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这会让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 能力和行为。聪明的家长心里会有一本帐, 记录的是孩子的进步与变 化,并且随时能列举出事例来证明。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常会 把孩子表现好的事娓娓道来,让孩子听在耳里,喜在心里。 3、家长要重视孩子是非观的构建 聪明的家长面对孩子在认知分辨方面有偏差时, 应及时从好孩子 标准内容来加以分析, 请注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事, 绝不能空口说教, 否则孩子是听不进也不会服气的。 【篇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篇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有的学校把心 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混为一谈, 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染上了德 育化的色彩。在内容上,强调学生思想行为要符合规范,对照规范硬 性比较,如有偏差,就冠之以心理有问题或心理不健康等之名。教师 缺乏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素养, 学校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特别是农 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 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 对心理健康 教育更是关注甚少。有的学校搞了这方面教育,但他们没有按科学的 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讲求实效,流于形式,不深入实际, 没有针对性,有的甚至不懂心理教育的职业道德,严重地伤害学生。 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 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更 加日益严重。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完全忽视的问题。由于我们的 学校是农村初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 生活由祖字辈照 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 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 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 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 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 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 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 使孩子 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 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 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 子一有错误, 家长就对孩子动粗, 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 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 题。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 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 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 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 3、社会环境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 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 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 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 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 再加上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 应对 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容易 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 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 也是全 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才能 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 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 和认可。因此, 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 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 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 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 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 展下去。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如果没有健 康的心理,身体再健康,学业越优秀,能力越出色,那么多社会的危 害就会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乃至我们的社会, 全员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为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共同 努力! 【篇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篇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 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 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 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3) 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 懂得分享与合作、 尊重别人、 乐于助人;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 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困难,适应环境;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 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 集中 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 为。 其实,不少孩子在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 只是表 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 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般来说,儿童出现 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 以看作心理求助信号。 儿童心理异常的典型表现: (1)情绪表现: 恐惧, 焦虑, 不愿上学, 容易生气, 想轻生 (认为活着没有意思, 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 (2)行为表现: 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 集中,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3)生理表现: 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 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没有躯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