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渭北旱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术规程 一、标准编制工作简况:一、标准编制工作简况: 1.标准编制的意义 玉米是渭北旱塬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了400万亩,总产量约28亿 斤。 由于干旱缺水和土壤瘠薄, 导致渭北旱地玉米产量低而不稳, 平均单产仅740 斤/亩。自然降水是渭北旱地玉米生产的主要水分来源,“留住地表土,蓄住天 上水,保住地中墒”是旱作玉米田土壤水分管理的核心。在渭北旱塬盛行的“春 玉米-冬闲”一年一熟农作制中,休闲期普遍采用“多次翻耕-耙耱”或“翻耕 -旋耕”土壤耕作法,频繁翻耕作业导致农田地表疏松裸露,土壤扰动加大了土 壤水分蒸发散失,显著降低了土壤蓄墒率,同时还增大了水蚀和风蚀威胁,增加 了土壤耕作的作业成本。少部分采用旋耕方式,存在旋耕过浅,表层土壤结构破 坏严重现象。在“春玉米-冬闲”农作制中,实行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深松等保 护性耕作,能减少耕层土壤扰动量,增加地表覆盖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 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自然降水多蓄少耗,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还能减 轻水土流失,降低地表扬尘,改善耕地质量,避免秸秆焚烧污染。因此,保护性 耕作是渭北旱地玉米田保水培肥和持续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蓄水于土”、 “藏粮于田”战略的重要体现。 但渭北旱塬玉米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尚不完善,耕作、除草、施肥、播 种和收获等玉米田间管理过程农艺和农机配套性差,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秸秆 覆盖还田质量不高、施肥和播种农机不配套、田间作业质量较差等问题突出,缺 乏成熟和完善的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 导致农民实际生产应 用困难。同时,单项保护性耕作措施的技术效应均非十全十美,各有其优缺点和 适用条件,如长期翻耕会形成犁底层,不利于蓄水保墒和作物根系生长,而长期 少耕、免耕则会导致土壤紧实、容重增加、耕层变浅、表层养分富集和病虫害严 重等问题,不利于作物可持续生产。需要通过免耕、深松和翻耕组成土壤轮耕模 式来克服单一耕作措施缺陷,构建由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秸秆还田翻 耕等耕作措施组成的保护性轮耕技术模式与规程, 促进旱作玉米田土壤质量提升 和作物持续增产。 2. 任务来源 陕西省地方标准《渭北旱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术规程》是根据陕西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陕质监 标〔2016〕7号)要求进行编制工作,项目名称为《渭北旱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 术规程》,项目编号:SDBXM14-2016号。 本标准的研究基础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课题 “旱作农田集雨保水关键技术研究 (2006BAD29B03) (执行期限: 2006~2010 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课题“黄土高原雨养农田水分高 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03104)(执行期限:2013~2017年)”、国家科技 支 撑 计划 项目 课题 “ 黄土旱塬 区( 陕 西)增粮 增效 技术研 究与 示范 (2015BAD22B02)(执行期限:2015~2019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 专项经费项目课题 “西北高原黑垆土雨养旱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及集成示范 (201503116)(执行期限:2015-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长 期保护性轮耕对黄土旱塬粮田生产力影响机制研究( 31571620)(执行期限: 2016~2019年)”等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于 2007-2016年在渭北旱塬合阳实施了旱 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术效应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本规 程的制定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工作基础。 3.起草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 4.主要工作过程 自任务下达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资环学院和机电学院、杨凌现 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联合成立标准起草组,明确了工作指导思 想,制定了工作原则,确定了起草组成员和任务分工。 起草组首先是多方借鉴其他标准编制的经验,先后组织成员对农业部发布 的《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NY/T 1409—2007)》和《小麦机械 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NY/T 2058-2011)》,北京市发布的《保护性耕作小麦 玉米轮作技术规范(DB11/T 921-2012)》、河北省发布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 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DB13T 1299-2010)》等相关标准进行了分析讨论,并进 行了深入分析与总结,全面了解标准的内涵及编制方法。其次是结合项目进行旱 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术效应研究与总结,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为编制标 准提高技术支撑。采取专家咨询,组织专家座谈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拟制 定的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适用性等内容进行了研讨。通过研讨明确了渭北 旱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术规程的技术内容。 5.主要起草人 姓 名 李军 王旭东 朱瑞祥 张睿 王长发 王小利 王瑞 陈小莉 周永明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工作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 究推广服务中心 任务分工 负责人、组织协调、 标准文稿撰写 土壤耕层结构研究、 标准文稿撰写 保护性耕作机具研究、 标准文稿撰写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 标准文稿撰写 保护性耕作效应研究、 标准文稿撰写 保护性耕作效应研究、 标准文稿撰写 保护性耕作效应研究、 标准文稿撰写 保护性耕作效应研究、 标准文稿撰写 标准文稿撰写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1.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原则 陕西省地方标准《渭北旱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术规程》的制定,从旱地玉米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机具配备、肥料配施、操作规程和检测方法上,均要具有 可操作性;从要求角度上,应指导渭北旱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术的标准化、统一 化、规范化,有助于旱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术推广和应用;从适用范围上,应适 用于渭北旱塬区各县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 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 规则起草。 2.确定地方标准主要内容的主要依据 陕西省地方标准 《渭北旱地玉米保护性轮耕技术规程》 是项目申请者和团队 成员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旱作农田集雨保水关键技术研究 (2006BAD29B0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课题“黄土高原 雨养农田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031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课题“黄土旱塬区(陕西)增粮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BAD22B0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课题“西北高原黑垆土雨养旱地合理耕层 构建技术指标及集成示范(2015031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长期 保护性轮耕对黄土旱塬粮田生产力影响机制研究 (31571620) ” 等相关课题期间, 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