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关防乡中心校刘书英 2018 年 8 月 24 日,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 的时间, 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聆听李老师的讲解, 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 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 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 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 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李老师 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 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 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 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 1 / 3 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 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 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 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 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 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 社 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 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 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 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 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道德与法治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 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 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 智慧的生长因子。 2、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 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 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 望”过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 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 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 2 / 3 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 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 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 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 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