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归纳
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归纳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归纳 一、经济重心南移:一、经济重心南移: T25—3. (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T25)图 4 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 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图 4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T25—4. (2012 年·新课标全国卷· T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 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T26—9. (2015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T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 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 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 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 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T26—10. (2015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T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 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T27—6. (2013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T2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 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 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T27—10. (2015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T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 夷,制天下”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T27—9. (2015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T27) 表 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江苏 唐 15 7 宋 16 8 明 2 17 清 1 49 表 1 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归纳:归纳: 上述考查透露了命题人对经济重心转移的诸多概念及影响的重视,①经济上述考查透露了命题人对经济重心转移的诸多概念及影响的重视,①经济 重心是指农耕经济重心②南移方向是江浙一带③南移影响是促进了南方文化重重心是指农耕经济重心②南移方向是江浙一带③南移影响是促进了南方文化重 心与市民价值的形成,以及跨区域贸易的出现。心与市民价值的形成,以及跨区域贸易的出现。 二、传统主流思想:二、传统主流思想: T24—3. (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 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 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T24—10. (2015 年· 新课标全国Ⅱ卷· T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 往往称颂夏、 商、 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T24—7. (2014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T24)中国古代, “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 “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 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T25—8. (2014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T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 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T25—5. (2013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T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 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T25—7. (2014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T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 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T26—2.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T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 点是 A. “心外无物”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T26—3. (2011 年·新课标全国卷·T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 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 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T26—7. (2014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T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 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T27—4. (2012 年·新课标全国卷·T27)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 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 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52015 年全国Ⅰ卷—年全国Ⅰ卷—4040.. ((25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 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 道》中说: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 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 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 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