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教案教案 ~学年第学期 院(部)信息科学技术系 教研室网络安全教研室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授课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工程本科 主讲教师 职称职务 使用教材《计算机网络》(第 6 版) 山东政法学院教务处制 年月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 授课章节 教学方法 与手段 1.1-1.4 任课教师 及职称 课时安排理论教学2 课时 教材: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 6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 参考书: [1]王慧强等.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 使用教材和大学出版社.2009.10 [2]吴功宜,吴英.计算机网络教程(第 5 版).电子工业出 主要参考书 版社.2011.6 [3]Andrew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第 5 版).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2.03 [4]徐明伟徐恪.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8.4 教学与目的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熟悉因特网各部分的工作方式;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网络通信中的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的组成、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的工作方式、核心部分的工作 方式、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难点:客户服务器(C/S)方式、对等连接方式、分组交换 教学内容: 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网络的组成、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的工作方式、核心部分的工作方式、三种数据交换 方式(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2、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3、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 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下次课预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往返时间等 第 2 次课授课时间 授课章节 教学方法 与手段 1.5-1.6 任课教师 及职称 课时安排理论教学2 课时 教材: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 6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 参考书: [1]王慧强等.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 使用教材和大学出版社.2009.10 [2]吴功宜,吴英.计算机网络教程(第 5 版).电子工业出 主要参考书 版社.2011.6 [3]Andrew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第 5 版).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2.03 [4]徐明伟徐恪.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8.4 教学与目的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在划分标准、覆盖的范围、数据传输速率、 传输介质、拓扑结构和用户安全等方面的比较、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 率、带宽、时延 难点: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比较以及各自的特点、带宽和时延的计算 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个人区域网、公用网、专 用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 间、利用率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2、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3、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 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 多少倍? 4、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 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 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s。 (2)数据长度为 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下次课预习要点: 层次化结构、OSI 的七层结构 第 3 次课授课时间 授课章节 教学方法 与手段 1.7 任课教师 及职称 课时安排理论教学2 课时 教材: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 6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 参考书: [1]王慧强等.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 使用教材和大学出版社.2009.10 [2]吴功宜,吴英.计算机网络教程(第 5 版).电子工业出 主要参考书 版社.2011.6 [3]Andrew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第 5 版).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2.03 [4]徐明伟徐恪.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8.4 教学与目的要求: 熟悉 OSI 与 TCP/IP 的分层结构; 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协议的定义和组成要素,层次化结构的优点、 OSI 的七层结构以及每 一层分别提供的服务、OSI 和 TCP/IP 参考模型各自的优缺点,二者的差异 难点:理解协议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OSI 参考模型和协议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协议与划分层次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TCP/IP 的体系结构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2、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下次课预习要点: 数据通信系统、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第 4 次课授课时间 授课章节 教学方法 与手段 2.1-2.3 任课教师 及职称 课时安排理论教学2 课时 教材: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 6 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6 参考书: [1]王慧强等.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 使用教材和大学出版社.2009.10 [2]吴功宜,吴英.计算机网络教程(第 5 版).电子工业出 主要参考书 版社.2011.6 [3]Andrew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第 5 版).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2.03 [4]徐明伟徐恪.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8.4 教学与目的要求: 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字传输系统; 熟悉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的计算、导向传输媒体 的特点; 掌握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的构成、各种传输介 质的比较。 难点:香农公式的应用、极限传输速率计算、双绞线和直连线的制作、双绞 线和同轴电缆的结构、光纤的连接方式 教学内容: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并行传 输、串行传输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三种通信方式、基带信号、调制信号、常用编码方 式、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信道的极限容量、极限传输速率计算 传输介质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性、双绞线和直连线的制作方法、同轴电缆和 光纤的结构、光线的特点、非引导性传输媒体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 2、数据在信道重的传输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