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实施对教育又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 及教学、评价、课程管理、教师培养与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等方面都有 新的突破。比如,课程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倡导自主、探究、体验与合 作的学习方式;倡导面向未来的、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等。这都给我们实施“有效 教学”的理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有效教学”的理念的贯彻实行则能够更好的实 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构建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实行。”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 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课不但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 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扬民主教 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 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实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 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这样一个反面例子值得大家深思。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当时课堂气 氛很活跃,老师问道:“同学们,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重回桃花源时‘寻 向所志’,结果却‘遂迷,不复得路’,这说明什么?”话音刚落,一个男生几乎是 大喊似的叫道:“老师,这说明渔人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学生们立刻哄堂大 笑,议论纷纷。而那个老师马上找出那个男生厉声训斥了一番。不过当老师继续回到 课文讲解时,却发现学生的反应明显冷淡了很多。课后,老师找了几个学生询问,他 们战战兢兢的说:“老师,您可别生气,我们感到您很严厉,都不敢说,怕说错 了。”这样的教学中,老师很严厉的剥夺了学生的安全感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对他们 有出入的回答本能够借题发挥趁机引导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非常注意保护学 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二、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叶圣陶先生以前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 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 用。不过,很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 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 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 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以然。这种教师只教教材,不用教材的情况是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那 么,也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了。 现在很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所确立的话题也是越来越偏离语文教 学本身:《愚公移山》讨论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愚公的问题,从《孔乙己》出 发讨论绍兴的酒文化。也许这些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语文教学本身 的角度看,似乎有点舍本逐末,放弃言语形式和语感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错失。这 样的教学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无效的。 三、强调对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 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能够 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中心句的环节。同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 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 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准确理解和把握。 四、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是谁在读书?是我们的学生;是谁在学习?也是我们的学生。这是人人清楚、 个个明白的道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个基本的问题,故而 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中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现象。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组织学 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在于“教书”,更不是突出“讲课”。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的地位,生怕学生学不懂,课堂 上往往重视讲、把着讲,长期以来,形成了“会讲”、“能讲”、“善讲”的习惯, ——而且语文老师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会讲, 越来越能讲,越来越善于讲,越讲越有味,越讲越拖堂,有的确实忘记了“是谁在读 书?”,“是谁在学语文?”这些基本问题。还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上很少给学生一点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时间,有的虽然也安排了学生读书,但 仅仅让学生草草读一遍课文后,就开始分析重、难点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如是,高 年级的亦然,在学生尚未熟悉课文内容的情况下,老师就开始分析、讲解课文了。在 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绝绝大部分学生就会感到十分困难,长此以往便 感觉到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于是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越来 越怕读书,越来越怕学语文,甚至到了高中,学生仍不能像模像样、独立、顺畅地阅 读分析理解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度突出“讲授”所带来的恶果。 五、重视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体现“知识和水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 教学目标。要达到“三维目标”,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 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及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很重要,它能够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水准。老 师可指导学生用心去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在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因素,以便更好 地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这样就会实现学生、老师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对课文 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 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去整体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体 验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学 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六、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倾吐”的过 程。阅读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 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阅读,是别人写好 的文章我们去读;写作,是写好文章让别人来读。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较大的促动作 用;反过来,写作又能够协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 过教材中课文这个范例,能够找到很好的写作范本和素材。所以阅读教学中要将 “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给学生以写作借鉴,在写作中促动阅读。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实行这方面的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写作的联系,在写 作教学中又注重联系参考阅读过的课文,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转变教师角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 师应重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