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整理
名家系列教材精选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 第一章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这种题型在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从 2003 年引入这种 题型以来,题量和分值比例逐年递增,考查能力和考查题型逐渐稳定并趋于成熟。虽然从题型角度讲, 片段阅读信息量相对较少,难度并不大,但是从考查内容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题型背后隐含的知 识点相当丰富,类型也比较复杂,出题时容易设置思维陷阱误导考生错选和浪费时间。因此从考试的 效度上能够测查出应试者相应的水平与能力,比较适合出现在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环节并成为主流题 型。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要想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取得较好的成绩,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片段阅读 这种题型,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复习。首要问题就是明确片段阅读的题型分类、考查要点和出题思路, 然后通过“从真题中来,到真题中去”的方式熟练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最后将理论 应用于实践,定时定量地进行模拟训练,培养自己对片段阅读的做题感觉,同时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 第一节主旨概括题 题型综述 片段阅读中有一种题型称为主旨概括题,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归纳或者把握中 心主旨。纵观近五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各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可以发现主旨概括题的考查比例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主旨概括题型题量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对于这种题型的考查比例是呈逐年上升的趋 势,且所占比例还相当大,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若想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胜出,就需要重点把握主 旨概括题! 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主旨”“主旨” 、、 “主要”“主要” 、、 “核心”“核心” 、、 “主题”“主题” 、、 “中心”“中心” 、、 “概括”“概括”等提法。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这段话的主旨是” 、 “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 “这段话主要谈的是” 、 “这 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 、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对这段文字复述 最准确的一项是”等。 ★突破模块一:从微观角度入手,从★突破模块一: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切入切入 技法点睛 对于主旨概括题,考生的解题思路就在于阅读过程中寻找到对于主旨概括题,考生的解题思路就在于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重点的核心语句重点的核心语句,即能够承载文段主,即能够承载文段主 要内容的语句,我们称之为主题句。要内容的语句,我们称之为主题句。然后在备选项中选出一项与主题句意思最大程度上的匹配,就是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下面针对主题句出现的位置和标志位置和标志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帮助考生在最短的 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寻找到文段的主题句。 从文段的微观角度讲,关联词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句与句之间关系承接的载体,同时也是文段 主题句的标志所在。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关联词的标注与提示,一定要注意对关联词的标注与提示,从而快速提高 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针对主旨概括题,我们选取了 30 道历年真题进行讲解,专门通过寻找 文段关联词语的方式来辨别文段的主题句,其作答思路就是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切入。其作答思路就是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切入。 顾老师精讲 一、转折后的主题句 第 1 页 共 27 页 名家系列教材精选 主题句容易出现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如“但是”但是” 、、 “可是”“可是” 、、 “不过”“不过” 、、 “然而”“然而” 、、 “却”“却” 、、 “其“其 实”实” 、、 “事实上”“事实上” 、、 “实际上”“实际上” 、、 “只是”“只是”等。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是讲求策略的,通 过转折这一方式引起对方注意恰好符合这种语用策略。因此考生需要在浏览文段的过程中迅速寻找到 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进而找到主题句才可准确作答。 【例 1】 (2005 年国考)我们虽然不难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引咎辞职”的历史渊源,但目 前我们推行的引咎辞职主要还是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影响的结果。这段文字表明() 。 A.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引咎辞职” B. 中西的“引咎辞职”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C. 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与古代完全不同 D. 中国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答案】D 【解析】首先审题确定该题目的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表明”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寻找 到主题句,由“但”引出文段的主题句,即强调西方政治文明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然后再观察选 项,选择同义替换的一项即 D 项的表述,强调“影响” 。 【纠错】有些考生可能会选择 B 项,既谈到了中方也谈到了西方,因此应该是中西之间的差异。 然而考生在作答过程中一定要秉持“转折后出现主题句”这一原则,从而明确文段的核心观点,避免 误选失分。 顾老师点拨 根据例 1 的出题要点,可以将其题面变换位置进行考查,答案将会发生改变,但考点依然相同。 我们虽然不难看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但我们更能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 “引咎辞职”的历史渊源。这段文字表明() A.中国政治文化中很早就存在“引咎辞职” B. 中西的“引咎辞职”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C. 目前我国的“引咎辞职”与古代完全不同 D. 中国的政治受到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虽然题面语句位置进行了变化,但是出题的考点依然没变,只要把握转折性的关联词就 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确定主题句的位置,这个文段意在强调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渊源” ,A 项恰好与 其在最大程度上匹配吻合,因此 A 项是正确答案。 【例 2】 (2008 年国考)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 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 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 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 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 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可知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题目难度不高,考生的解题关键在于明确题目 的要求。原文通过转折性引导词“但”引出主题句,即“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 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 消亡” ,这句话的意思显然是说: “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等诸多因素 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项。 【纠错】C 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不明确题目要求,考生可能会造成误选。通过审题可知要 求对原文进行概括总结,因此正确答案应该基于原文,而 C 项过于宽泛,是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呼 吁表达的观点,因此不是基于原文的概述,应该予以排除。 ★★言语技法之一:★★言语技法之一:2 2--1 1--3 3 分步解题法分步解题法 第 2 页 共 27 页 名家系列教材精选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