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相关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如下图所示: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 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 金额。 (一)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教材例 16-1】 甲公司于 20×8 年 1 月 1 日开始计提折旧的某项固定资产, 原价为 3 000 000 元,使用年限为10 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税法规定类似固定 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 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 旧, 预计净残值为 0。 20×9 年 12 月 31 日, 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 200 000 元。 分析:20×9 年 12 月 31 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 000 000-300 000×2-200 000= 2 200 000(元) 计税基础=3 000 000-3 000 000×20%-2 400 000×20%=1 920 000(元) 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2 200 000 元与其计税基础 1 920 000 元之间的 280 000 元差额, 代表着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 产生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应确 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教材例 16-2】甲公司于 20×5 年 12 月 20 日取得某设备,成本为16 000 000 元,预 计使用 10 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8 年 12 月 31 日,根据该设 备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甲公司估计其可收回金额为9 200 000 元。假定税法规定的折 旧方法、折旧年限与会计准则相同,企业的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可予税前扣除。 分析: 20×8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该设备的账面价值=16 000 000-1 600000×3=11 200 000 (元) ,可收回金额为 9 200 000 元,应当计提 2 000 000 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该减 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 200 000 元。 该设备的计税基础=16 000 000-1 600 000×3=11 200 000(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 9 200 000元小于其计税基础 11 200 000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题•单选题】 大海公司 2014 年 12 月 31 日取得某项机器设备, 原价为 2 000 万元 (不 1 含增值税) , 预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 预计净残值为 0, 会计处理时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税法处理时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大海公司在计税时对该项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 法计提折旧,税法和会计估计的预计使用年限、净残值相等。计提了两年的折旧后,2016 年 12 月 31 日,大海公司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160 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16 年 12 月 31 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A.1 280 B.1 440 C.160 D.0 【答案】A 【解析】2016 年 12 月 31 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2 000-2 000×2/10-(2 000-2 000 ×2/10)×2/10=1 280(万元) 。 (二)无形资产 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外, 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 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 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 段, 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 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 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 用的 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提示】如果会计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和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那么每期纳税调减的金 额均为会计计入费用金额 (研究阶段的支出、 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及形成无形 资产后的摊销额)的 50%,形成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50%。 【教材例 16-3】甲公司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10 000 000 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 000 000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2 000 000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 生的支出为 6 000 000 元。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但尚未进 行摊销。 分析: 甲公司当年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按照会计规定应予费用化的金额为4 000 000 元, 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为 6 000 000 元,即期末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 000 000 元。 甲公司于当期发生的 10 000 000 元研究开发支出,可在税前扣除的金额为6 000 000 元。对于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税法规定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作为 计算未来期间摊销额的基础,即该项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计税基础为9 000 000(6 000 000×150%)元。 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6 000 000 元与其计税基础 9 000 000 元之间的差额 3 000 000 元将于未来期间税前扣除,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题•单选题】大海公司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共计500 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 万元,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20 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280 万元,假定大海公司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达到预定用途,并在当期摊销20 万元。假 定会计摊销方法、 摊销年限和净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 大海公司当期期末该无形资产的计税 基础为()万元。 A.0 B.260 C.130 2 D.390 【答案】D 【解析】大海公司当期期末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80-20=260(万元) ,计税基础=260 ×150%=390(万元) 。 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 无 形资产摊销方法、摊销年限的不同以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1)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教材例 16-4】甲公司于 20×9 年 1 月 1 日取得某项无形资产,成本为6 000 000 元。 企业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 无法合理预计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 的无形资产。20×9 年 12 月 31 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未发生减值。企业在 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