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NVH性能试验任务书
车身车身 NVHNVH 性能试验性能试验 验 任 签名 编写: 校对: 会签: 审核: 批准: 书 日期 试务 一、一、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测试对标车白车身、修饰车身 NVH 性能,获取 NVH 性能相关参数。 二、二、试验对象:试验对象: 驾驶室白车身 1 台,(带玻璃及不带玻璃状态),电泳后的车身或者是整车解析后的车身,无 前门、发动机盖,无总装件。 修饰驾驶室 1 台,包括 BIW、风挡玻璃、开闭件、内外饰、座椅、仪表板、转向系统、电器件 等。 三、三、试验内容:试验内容: 详细测量项目见下表 1: 表 1 试验项目清单 序号序号类别类别试验项试验项备注备注 第一阶垂向弯曲模态 车身模态测试 (白车身和修饰车身) 第一阶横向弯曲模态 车身扭转模态 顶棚局部模态 防火墙局部模态 工况:全饰驾驶室 激励点:驾驶室悬置 企业标准对标车车身模态测试报告 标准标准交付物交付物 185 190车身 VTF 测试 (振动传递灵敏度) 响应点:主副驾座椅导轨, 方向盘 9 点、12 点,主驾及 副驾落脚点 企业标准对标车车身 VTF 测试报告 191 车 身 ( 驾 驶 室 ) 工况:全饰驾驶室 激励点:驾驶室悬置 车身 NTF 测试 (噪声传递灵敏度) 响应点:主驾驶右耳、副驾 驶左耳,卧铺左侧及右侧 车身声腔模态测试 玻璃隔声量测试 后视镜模态测试 车身安装点动刚度 IPI 测试 / / 一阶模态 悬置系统对应车身的安装点 仪表板横梁模态、地毯隔声 和吸声系数、前围隔声垫和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 对标车声腔模态测试报告 对标车门窗玻璃、前挡风玻 璃隔声量测试报告 企业标准对标车车身 NTF 测试报告 192 193 194 195 企业标准对标车后视镜模态测试报告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 对标车内饰的模态、隔声量 和吸声系数测试报告 对标车安装点动刚度 IPI 测 试报告 196内饰的模态、隔声量和吸声系数隔热垫的隔声量和吸声系 数、顶棚总成的隔声量和吸 声系数 187 188 车身悬置刚度测试 车身悬置固有频率测试 / /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 车身悬置刚度测试报告 车身悬置固有频率测试报告 1 1 / 1616 四四试验方法及依据试验方法及依据 4.1 车身(白车身和修饰车身)模态测试 4.1.1 试验要求 测试时用图片展示测点位置, 模态测点的数量应足以展现几何形状轮廓, 且能表现出主要关注模 态的振型。 白车身和修饰车身应清洁无杂物,试验前需检查白车身及修饰车身状态并备注。 1)前风挡玻璃 2)地板阻尼材料 4.1.2 试验测量方法及结果 白车身和修饰车身模态测试方案 1)根据白车身结构外型特征,选择能够描述白车身主要结构特征部位的测点, 并做上标识记录坐 标。 2)试验过程中,采用两点激励,多点响应的方法进行白车身和修饰车身状态模态试验,在车身 的前后部位同时激励,激励方向为与 X、Y、Z 平面各成 45°夹角。 3)响应传感器采用 ICP 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 在车身的各个测量点处分别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响 应信号。 4)车身采用空气弹簧支撑,使车身保持自由状态,引起的刚体模态频率应小于第一阶弹性体共 振频率的 10% 5)连接好测量仪器,包括数采前端、激振器、功放、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信号线等。 网线连接好数采前端及分析电脑,数采前端的输出通道与功率放大器连接,功率放大器与激振器连 接。 6)力传感器用 AB 胶固定在激振器激振位置。将激振器的激振杆与力传感器和激振台体连接, 尽量保证激振杆在一条直线上,不能弯曲。 7)加速度传感器用双面胶固定于已选取好的测点位置。每组测试采用 10 个左右传感器拾振, 并逐批移动传感器。 8)确保各个试验设备和仪器都已正确连线。进入测试软件然后将功率放大器电源打开准备开始 试验。 9)为了降低信号中混入的随机噪声分量的信号,激励信号采用多次平均,平均次数为 30 次。 4.1.3 试验结果输出 2 2 / 1616 对标车车身模态测试报告。 要求试验报告中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测点位置示意图; 2.测试模型状态描述及图片; 3.综合频响函数图; 4.模态置信度(MAC)分析图; 5.模态确认(MPC、MPD); 6.模态频率及振型名称表; 7.模态振型动画; 8.测试原始数据。 4.4 车身 VTF 测试 4.4.1 试验要求 试验车辆状态检查确认:工况:全饰驾驶室。试验车辆应清洁无杂物,试验前需检查状态并备 注。 4.4.2 试验测量方法及结果 1)试验过程中,采用力锤激励,多点响应的方法进行车身 VTF 试验。各测点 X、Y、Z 方向分 别进行 5 次激励(为一组试验)。 2)响应传感器采用ICP 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在车身的各个测量点处分别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响 应信号。加速度传感器用双面胶固定于已选取好的测点位置。 3)车身采用空气弹簧支撑,使车架保持自由状态,引起的刚体模态频率应小于第一阶弹性体共 振频率的 10% 4)连接好测量仪器,包括数采前端、激振器、功放、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信号线等。 网线连接好数采前端及分析电脑, 数采前端的输出通道与功率放大器连接, 功率放大器与激振器 连接。 5)确保各个试验设备和仪器都已正确连线。进入测试软件然后将功率放大器电源打开准备开始 试验。最后选取较好的一组对测试信号进行平均,得出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曲线。 6)车身 VTF 测试工况、测点 工况:全饰驾驶室 激励点:驾驶室悬置 3 3 / 1616 响应点:主、副驾座椅导轨,方向盘 3 点、9 点、12 点,换挡手柄、主驾及副驾落脚点。 4.4.3 试验结果输出 对标车车身对标车车身 VTF 测试报告 要求试验报告中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测点位置示意图; 2.测试模型状态描述及图片; 3.频率/加速度频响曲线图(1-80Hz); 4.最大加速度值及其对应的频率(1-80Hz 内); 5.测试原始数据。 4.5 车身 NTF 测试 4.5.1 试验要求 试验车辆状态检查确认:工况、全饰驾驶室。试验车辆应清洁无杂物,试验前需检查状态并备 注。 4.5.2 试验测量方法及结果 1)试验过程中,采用力锤激励,多点响应的方法进行车身 NTF 试验。各测点 X、Y、Z 方向分 别进行 5 次激励(为一组试验)。 2)响应传感器采用ICP 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在车身的各个测量点处分别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响 应信号。加速度传感器用双面胶固定于已选取好的测点位置。 3)车身采用空气弹簧支撑,使车架保持自由状态,引起的刚体模态频率应小于第一阶弹性体共 振频率的 10% 4)连接好测量仪器,包括数采前端、激振器、功放、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信号线等。 网线连接好数采前端及分析电脑, 数采前端的输出通道与功率放大器连接, 功率放大器与激振器 4 4 / 1616 连接。 5)确保各个试验设备和仪器都已正确连线。进入测试软件然后将功率放大器电源打开准备开始 试验。最后选取较好的一组对测试信号进行平均,得出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曲线。 6)车身 NTF 测试工况、测点 工况一:全饰驾驶室 激励点:驾驶室悬置 响应点:主驾驶右耳、副驾驶左耳、卧铺左侧及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