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莆田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莆田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莆院教[2011]53 号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部《关于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 号) 和《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一般本科院校办学水平 提升计划的意见》 , 为明确学校本科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深入实施本 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特制定本方 案。 一、近年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深化教学改革, 狠抓教学质量, 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常抓不懈的 重要工作。“十一五”期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 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 号)文 件精神,以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以明确确立,教 学质量意识开始深入人心,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管理进一步 规范,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声誉进一步增强。 (一)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经过学习和讨论,全校上下更新 了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了“以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 主要目标”的办学定位。学校的办学思路更加明确,发展规划更加 合理,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学质量意识更加强化,为学校实 现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建 设制度,教师数量不断增加,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趋于合理,截 1 至 2010 年底, 682 名专任教师中,高职称教师 279 人,其中教授 49 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377 人,其中博士 31 人;主讲教师授课 情况良好,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的学生评教优良率都超过 90%,为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三) 教学条件显著改善。 学校在办学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努力加强实验室改造,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基本满足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改造校园网,改善校园环境,为学校实现 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 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学校每年开展校内教育教学改革 立项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特色专业建设,改革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有 4 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 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教学名师 4 人,校级教学名师 14 人;省级精品课程 15 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113 门;省级教学团队 3 个,校级教学团队 9 个;省级人才培养创 新实验区 4 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4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3 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 划项目 32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75 项。 (五)教学管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学校健全了教学规章制 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督导评价、学生 评价、同行评价为主体,领导听课和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采集为补 充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管理更趋 科学化和规范化。 (六)教风、学风建设成效明显。学校重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 敬业精神建设,广大教师在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的情况下,认真教书 2 育人,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学 习风气浓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水平不断提升。 虽然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 视的问题,如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专业 结构与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 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二、学校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教学工作始终是高等学校的 中心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也是学校 “十二五”期间工作的重心所在。全校上下必须深刻领会《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文件精神,以实施 “质量工程”为契机,围绕《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福建 省一般本科院校办学水平提升计划的意见》精神,立足于学校长远 发展的内在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全员质量观,确 立教学中心地位,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强化责任意识,自觉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 质量。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是: 着眼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应 用型人才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 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改善教学条件 为保障,以学科、专业建设和调整为依托,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推进学分制改革、课程建设为重点,以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 质和水平为关键,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向,突出实践教学, 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 3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方案 (一)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充分利用、融合我校学科涵盖理、工、文、管、医、教六大 学科门类的优势,加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 培养方案。按照学校本科教学改革总体思路,进一步修订本科人才 培养方案,多课程、少课时,增加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数,适 度压缩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单门课程课时数,改革并优化公共基础 课程,扩大选修课的种类与数量,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比例, 删减内容陈旧与重复课程,增加新兴、综合和交叉课程。通过课程 体系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更新,使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更加能符合现 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 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实践教学,大力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 素质结构体系,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 才培养方案;建立行业、企业单位专家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 修订的长效机制; 继续争取爱国华侨、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博士的鼎力支持, 推进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海外合作班”合作教 育。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校的科研、人才培养工作要紧密 联系社会企业、行业的需求,积极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争取 政府、社会、企事业等渠道的合作与支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在 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努力获得 4 人、财、物等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密切专业与社会用人单位的 联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聘任、邀请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以讲座、授课、参与科研等 方式与学校的全方位合作教育。以福建省政府组织开展闽台高校合 作教育为契机, 积极参与闽台高校合作教育,在 2011 年 6 个本科专 业(含方向)招生 200 人的基础上,争取更多专业融入闽台高校合 作教育,探索建立闽台高校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引进台湾优 质教育资源,深化“校校企”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开展闽 台高校师生双向交流, 探索推动闽台高校学生互招、 学历学分互认、 师资互聘的新办法,为海西建设及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2、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评估制度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