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看自然环境的变化
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看自然环境的变化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历史地理是怎么一回事,历史地理是怎么一回事,好多人还不知道,好多人还不知道,以为就是以为就是 历史加上地理。历史加上地理。 实际我们做的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实际我们做的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 英语讲起来不英语讲起来不 是“是“history and geographyhistory and geography”” ,而是“,而是“historical geographyhistorical geography”” 。历史时。历史时 期的地理跟当代地理在研究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期的地理跟当代地理在研究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就是同样的科就是同样的科 学原理,学原理,历史地理研究的依据、历史地理研究的依据、信息主要是通过历史文献来搜集,信息主要是通过历史文献来搜集,当当 然也包括其它考古或一些科学技术手段。然也包括其它考古或一些科学技术手段。 而当代地理更主要的还是依而当代地理更主要的还是依 靠对现存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的考察。这是很大的区别。靠对现存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的考察。这是很大的区别。 历史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英语讲起来不是“history and geography” ,而是“historical geography” 。 历史时期的地理跟当代地理在研究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就 是同样的科学原理,历史地理研究的依据、信息主要是通过历史文献 来搜集,当然也包括其它考古或一些科学技术手段。 而当代地理更主 要的还是依靠对现存的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的考察。这是很大的区 别。 历史地理是怎么一回事,好多人还不知道,以为就是历史加上地 理。实际我们做的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英语讲起来不是“history and geography” ,而是“historical geography” 。历史时期的地理跟当代 地理在研究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就是同样的科学原理,历史地 理研究的依据、信息主要是通过历史文献来搜集, 当然也包括其它考 古或一些科学技术手段。 而当代地理更主要的还是依靠对现存的地理 现象和地理景观的考察。这是很大的区别。 在这一点上, 中国历史地理跟外国的历史地理研究比较起来就占 有很大优势,因为现存的文明古国中, 中国的文献从甲骨文开始基本 上是延续的,而有些国家的文字已经成为死文字,以后就不用了。另 外,从秦朝开始到现在,中国历代王朝主要部分几乎全部覆盖了今天 中国的东部、中部的绝大部分地方。在这样的一个延续的、稳定的空 间范围里面,有延续的、丰富的历史文献,根据这些文献来进行的历 史地理研究就有可能得到其它国家不能得到的结果。 由于中国的地理 环境包括了很大的范围,包括各种地貌地形,所以这样的研究对世界 同时代各种地形地貌、 不同纬度的自然环境的变化都有很好的参考价 值。正因为这样, 我们研究的是过去,但是也有可能对未来的发展趋 势提供一点意见。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通过历史地理研究来看一看自然环境的变化。 首先一个,气候的变化。大家现在都很关心未来气候的变化,一 种相当流行的说法认为从 20 世纪以来地球越来越变暖,而且速度在 加快,又说北半球某些地方气温要升高得更快。 这些话应该肯定是有 根据的,20 世纪很多数据都显示着年平均气温在逐渐升高。但是不 是只有这么一种可能呢?英国、美国有少数科学家提出了相反的结 论,认为地球很可能要进入一个小冰期,就是说不是变暖,而是不久 就要变冷了。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这样说并不是模棱两可,真正 的原因是我们对气象变化的科学观测时间不长, 用温度计或其它仪器 来观测气候变化最多只有 160 多年, 能够有 160 多年延续的气候资料 的在地球上只有 50 个站点,而这 50 个站点 90%分布在西欧,范围 相当有限。比如中国比较早的上海天文台大概 120 多年,在这以前就 没有记录。比如说去年北京,我看到的资料说 10 月份是 42 年来最冷 的。因为这 42 年有资料,再往前就没有了,北京的资料我想比上海 的可能要短一点, 但也是比较长的, 中国大多数地方的县城都是 1958 年以后才建立气象站连续观测记录。 仅凭这些资料要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气候变 化受到很多自然要素的影响, 比如太阳的活动有的周期比较短, 太阳 黑子的爆发一般 11 年一个周期, 但有的周期比较长, 如果有一个 300 年的周期在起作用的话,那么以往的这些资料才刚刚过了它半个周 期,气温一直往上升,你怎么知道下一步就不会往下掉呢?影响地球 的气温变化的究竟主要是人类的活动、 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还是地球 本身的变化, 地球跟其它星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呢?人类的活 动可以加剧它的变化,可以使它向某一方面发展,但最根本的因素还 是自然本身的变化,恰恰对这一漫长的变化我们掌握的资料太少。 历 史地理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在这一方面已故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做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早 就注意到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间有很丰富的气候资料。 在他做了这开 创性的贡献以后,有很多科学家,包括很多搞历史地理的学者,继续 做这个工作, 比如我们研究所曾经把元朝以前所有能找到的历史文献 里有关气候的资料全部整理出来。资料中有些是直接的,如“某年某 日,大雪” ,有的是间接的。竺可桢先生就指出有的应该通过物候学 的方法来推测气候,因为自然界的生物生长都是有规律的, 在不受人 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这个规律往往是受气候的影响。 比如唐诗里面讲 到某地某月某日“梅花初放” ,那么我们可以跟今天比较一下,今天 这个地方梅花什么时候开的, 如果开得比那时候早,一般就说明气候 暖了,如果比那时候晚,说明气候比较冷。又如元朝时有记载说北京 哪一天开始看到燕子了, 当然现在城里房子太多燕子不来是另外一回 事,北京的农村肯定燕子还会来,燕子什么时候来的跟当时作一下比 较,就可以看出作记载的那一年跟今天的气候寒暖的变化。 还有一些 就是通过那些历史文献里面找到的某些自然现象、 物候现象来推测当 时的气温高低,或者当时某一种特殊的气候。 这种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的时代,现在甲骨文里留下的 10 万多篇基本上都破解了,里面就有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里面没有 “冰”字,这说明那时气候比较暖和, 否则“冰”字总要创造出来的。 到以后的《诗经》就有“冰”了, 《左传》里面多次提到“冰” ,像《春 秋》里面提到鲁国哪一年王宫里面没办法储藏冰, 以前都是冬天把冰 收下来,夏天用的,但那一年收不到冰,也就是那年气候比较暖和。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甲骨文里面有七个地方提到了“象” ,比如有一条 讲到王打猎打到了几头象,又一条讲到傍晚已经天阴了, 晚上还能不 能去打猎打象呢,这说明当时商的王都附近有野象, 商的王都就在今 天河南安阳及黄河以北,离今天大象分布的地方很远。 当然如果这样 一条例子可能是误证,但把大量这样的例子搜集起来, 就可以做出比 较可靠的结论, 就是商朝时年平均气温在黄河中游这一带要比今天高 摄氏 1 到 2 度。气温低的例子也有,如历史上关于黄河什么时候结冰 的记录不少,可以跟今天作比较;又如历史上记载有几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