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与界面物理复习思考题
第 4 章练习 1.什么是表面吸附与偏析? 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受到固体表面的不饱和力场的作用,停留在固体表面上,使气体分子 在表面上的浓度增大,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偏析是指液相或固溶体中原子(分子)在固 -固、固-液界面上富集,即液相或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在界面上的浓度大于其基相。 2.比较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并画出它们的吸附能曲线;什么是快化学吸附和慢化学吸附? 吸附性能吸附性能 作用力作用力 吸附热(能)吸附热(能) 选择性选择性 吸附速度吸附速度 形成吸附层形成吸附层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小小 无选择性无选择性 快;几乎不要活化能快;几乎不要活化能 单分子或多分子吸附层单分子或多分子吸附层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 剩余价键力剩余价键力 大大 有选择性有选择性 较慢,大多需要活化能较慢,大多需要活化能 只能形成单分子吸附层只能形成单分子吸附层 物理吸附热 化学吸附热 慢化学吸附:EB0,需要激活,是一种活化化学吸附; 快化学吸附:EB0,金属接正,半导体接,Vs0,能带下弯,多子堆积; 2)VG=0,平带状态 3)VG0,金属接负,半导体接正,Vs0,能带上弯,多子耗尽; 4)VG,形成表面势垒。在势垒区,空间电荷主要由电场作用形成,电子浓度比体 内小的多,是一个高阻区域,称之为阻挡层(肖特基势垒) 。若 Ws Wm Vs 使能带下弯曲,这里的电子浓度比体内的大多了, 是一个高电导区,即欧姆接触区。当与P 型半导体接触时,若Ws Wm 形成欧姆接触。 实际情况: 由于表面态浓度比较大, 最终使 E F 向(E F )s 靠近, 这就是表面费米能级的钉扎作用。 实际接触的势垒高度由界面态势垒决定,对于许多半导体材料,它们位于禁带宽度 1/3 处,这个 界面态势垒始终存在,这就是导致实际和理论上的差别的根本原因。 29. 试分析多晶 ZnO 材料中具有双向整流效应的 I-V 特性曲线与界面电子结构的关系。 由于氧化锌晶界区存在晶界相,所以它的晶界区势垒较厚;在低偏压时,势垒随电压变化小,电 导的主要形式是热电子发射,隧道效应很弱。随着电压增加,出现弱反型;当电压超过某一个值 后,能带弯曲很大,出现强反型。表面区空穴浓度很高,通过复合中心传导电流,界面态上的电 子会通过隧道效应道进入右边,所以电流迅速增大。 多晶 ZnO 材料中“ZnO 晶粒-晶界-ZnO 晶粒”可视为对称的结构,即双向的 I-V 曲线对称。 30. 什么是表面吸附与偏析?晶界偏析产生的新相凝聚会出现何种状态? 吸附:吸附属于一种传质过程,当流体与固体接触时,由于受到固体表面的不饱和力场的作用, 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使物质在表面外的浓度增大,此现象称为吸 附。也指物质(主要是固体物质)表面吸住周围介质(液体或气体)中的分子或离子现象。 偏析:指液相或固溶体中的原子(分子)在固-固、固-液界面上富集,即液相或固溶体中质原子 在界面上的浓度大于其基相。 31. 比较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并画出它们的吸附能曲线;什么是快化学吸附和慢化学吸附? 见首页 32. 请解释第 IV 型吸附等温线。 见首页 33. N 型半导体表面吸附氧后它的表面电导和表面能带如何变化? 见首页 34. 氧在硅表面的吸附状态有哪些? 一般认为,刚开始时为快吸附,达到 1ML 就会变成慢吸附。 35. 水在 N 型半导体表面吸附后对电导和能带会发生哪些影响? 见首页 36. 扩散有哪些微观机制?其激活能与扩散速度有何不同? 由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离子、原子、分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称为扩散。 扩散微观机制:空位机制,间隙机制,复合机制,环形机制 间隙机制:原子在点阵的间隙位置间跃迁面导致的扩散。间隙扩散只要能够挤到另一个填隙位置 就完成一个扩散过程,需要的能量很小,扩散速度比较快; 空位机制:必须原子前面出现空位时,才有可能进入空位改变它的位置,等待前面又出现了空位 后它又可能再向前移动一步。需要一定的激活能,消耗的畸变能不大,容易扩散;交换机制, 原子的扩散是相邻两原子直接对调位置,所需的激活能比前两者大得多,扩散速度也更慢。 环形机制:同一晶面上距离相等的 n 个原子可以同时轮换位置以构成扩散 37. 试比较原子在表面、晶界、相界、晶内扩散的方式、速度的异同? 表面扩散:跳跃式和替位式是两种主要扩散方式。其扩散的类型: (1)表面区浓度梯度引起的扩散 (2)毛细管效应引起的扩散; 相界扩散:一般称基尔肯特(Kirkendall)扩散,由于原子间扩散速度不等,可能发生两种情况: (1)导致界面移动,产生疏孔和陇起物。 (2)通过相互扩散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如Au-Al 键合时 生成的紫斑(AuAl2)等; 晶界扩散:扩散系数和扩散时间的关系, 晶界扩散分为三种类型 A. 对应于体扩散系数较大的情况 --杂质沿晶粒和晶界都发生扩散 --基本上杂质是均匀扩散的 B. 为体内扩散慢,晶界扩散快的情况 --这种扩散使杂质包裹在晶界上 C. 对应于晶粒扩散非常小的情况 --杂质全部通过晶界往体内扩散 --热处理杂质快速污染材料的可能机理 38. 什么是 Kirkendall 扩散,其发生会导致何种后果? 一般称分界面上原子间产生的相互扩散为 Kirdenkall (基尔肯特) 扩散。 由于原子间扩散速度不等, 可能发生两种情况: 1,导致界面移动,产生疏孔和陇起物 2,通过相互扩散生成金属间化合物 kirkendall 扩散在一般情况是通过体扩散和晶界扩散来进行的, 只有在温度较高和时间较长时才明 显,它造成的后果对界面的强度、附着力、噪声、接触电阻和抗腐蚀性等有重要影响 39. 固相反应的发生是如何进行的?反应速度的快慢影响因素有哪些? 固相反应指所有包含固相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 包括固-固相反应, 固-液相反应, 固-气相反应等。 固相反应也可能发生在单一固相内部,如均相反应。 第一步:开始时,A 晶格中的原子在反应驱力 F 驱动下,原子键合断裂,形成 A 原子流 JA 向 B 晶格扩散。类似过程也会在 B 晶格中发生。 第二步:经过一段时间后,A、B 原子在界面处发生反应生成 AαBβ,AB 界面标志为 A/AαBβ/B, AαBβ是一种新化合物。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原子的扩散速度,原子键断裂速度。 40. 在硅片直接键合(SBD)工艺中,键合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直接键合是指在不需要任何粘接剂和外加电场的情况下,将两个表面经亲水处理的硅片面对面贴 合,通过高温处理可以直接键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键合片。 硅片表面化学吸附的-OH 团是室温下两接触硅片互相吸引的主要来源,硅醇键(Si-OH)在热处理 时聚合脱水转变为硅氧键(Si-O-Si)是硅片键合的主要机理。要使硅片充分键合,硅片键合前要 经过亲水处理( “表面活化” ) ,使硅片表面产生一个易于吸附-OH 基团的结构。 41. 硅片-钠硅玻璃在高温强电场下(硅接负)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现象:表面力使硅与玻璃可能有粘接性;高温下硅与玻璃会发生扩散(室温下不明显);高场使 得 Na+发生漂移。 原因:由于硅片接电源正极,玻璃接负极,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