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恶意代码的静态检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Android恶意代码的静态检测讨论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储在手机中,例如照片、通讯录、密码等。对于这些宝贵的数据,黑客们也垂涎已久,并通过编写恶意软件来窃取,以实现其利益。在恶意代码的种类中,Android恶意代码因其危害性大、传播范围广等因素而备受关注。而恶意软件的静态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将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并提高安全性。 因此,本文选题为“Android恶意代码的静态检测讨论”,旨在通过分析恶意代码的特征,建立模型,实现静态检测,确保用户的数据安全。 二、讨论内容 1. 恶意代码分析:分析已知的Android恶意代码,提取其特征,如危害性、传播方式等。 2. 学习模型建立:通过学习正常应用程序的特征,建立模型来区分普通应用程序和恶意代码。 3. 静态检测算法开发:利用已知的特征以及学习到的模型,编写静态检测算法,对未知的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检测。 4. 实验验证:通过真实的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实验验证,评估静态检测算法的准确性、可行性和有用性。 三、讨论意义 1. 提高用户数据安全:通过静态检测算法,及时发现并排除恶意代码,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 2. 促进移动应用市场的健康进展:通过识别和过滤恶意应用,促进移动应用市场的健康进展,提高用户使用安全感。 3. 推动恶意代码讨论的进一步进展:通过分析已知的恶意代码以及不断完善的模型和算法体系,可以推动恶意代码讨论的进一步进展。 四、讨论方法 本讨论采纳基于特征提取的静态分析方法,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分类。 1. 特征提取方法:提取代码特征(例如代码结构、API调用、权限等),分析代码的行为(例如系统调用、网络请求、文件读写等)。 2. 机器学习算法:采纳监督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等,通过训练模型,进行自动分类。 3. 实验验证方法:通过自建的样本库和已有的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五、进度安排 1. 恶意代码分析:5月底前完成相关文献调研和数据收集。 2. 学习模型建立:6月初开始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并训练基本的分类模型。 3. 静态检测算法开发:6月中旬开始进行相关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4. 实验验证:7月初针对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并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6. 论文撰写:8月完成论文初稿,9月进行修改和完善,10月提交最终论文。 六、预期成果 1.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的Android恶意代码静态检测方法。 2. 构建实验数据集并对检测算法进行实验验证。 3. 实现一个基于该方法的恶意代码检测工具。 4. 发表相关论文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沟通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