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文化
调兵山文化整理调兵山文化整理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调兵山金文化传说调兵山金文化传说第五章第五章调兵山文化遗址调兵山文化遗址 第二章第二章调兵山—孝文化城市调兵山—孝文化城市第六章第六章调兵山地理环境调兵山地理环境 第三章第三章调兵山之兀术城调兵山之兀术城第七章第七章调兵山简史调兵山简史 第四章第四章锁龙沟由来传说锁龙沟由来传说第八章第八章调兵山景点调兵山景点 第一章第一章调兵山金文化传说调兵山金文化传说 调兵山,一个与历史相关的名字。千年以前,一个来自北方马背上的骁勇民族, 在这里描绘了一幅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相融会的辉煌画卷 ,在这里上演了一幕惊天 地泣鬼神的历史大戏.金国名将完颜宗弼(兀术)曾在这里调兵遣将一举亡宋,从而 赋予了这里多重的历史使命:一处军事要隘,一座屯兵重镇,一个交通枢纽,一方精 神圣地。 金起源于女真族,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骁勇民族,耐极寒、耐饥渴、善骑射,它原 属辽国的一个部族,由于不堪忍受辽国契丹人的欺辱,在金太祖完颜阿古打的率 领下与宋合力灭亡了辽国,为了进一步统一天下,阿古打命完颜宗弼在调兵山调 集各部兵马演军习武。天会四年秋,分三路兵马南下,一举灭亡了北宋,掳徽、 钦二帝北归并驻留于调兵山,因之而留下了许多名胜与传说。调兵山位于铁岭市 西 35 公里,距离沈阳 96 公里,它西依绵绵燕山,东瞰浩瀚的辽北平原,是融 入东北各民族起源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发祥地之一, 是一个多民族源流的集 散地,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孕育了丰厚的特色文化,其中以金文化最具代表性。 辽金文化的本质: 从辽国、金国作为游牧民族,却不惧高山险阻勇敢的走出草原,向中原扩张, 开拓自己的疆域,他们的血管中喷流的是奋勇开拓的热血,金文化的精髓,说到 底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一种不断地展示自己强大张力的精神,一种志在图强 创新的精神。 在新世纪的今天,调兵山这座古城正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色而成为一 座新兴的旅游胜地,迎候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第二章第二章调兵山——孝文化城市调兵山——孝文化城市 “百德善为本,百善孝为先” ,调兵山秉承中国“孝”文化理念,弘扬中华传 统美德,近年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感恩、慈孝、博爱、友善的 和谐理念,形成了孝行调兵的良好氛围。 龙源温泉度假区及其配套项目的建成,将为孝文化的传承搭建新的平台。公 司响应号召,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相连在一起形成企业 文化的一部分,努力为打造孝文化城市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 秋。 第三章第三章调兵山之兀术城调兵山之兀术城 “兀术当年调金兵,此地今修兀术城”。矗立于调兵山市兀术街内的兀术城, 延用了金代青砖青瓦风格、占地 176 亩。它的建造源于一个传说,一千年前, 金代元帅金兀术确在此调兵伐宋。 相传早在公元 1126年,金代元帅金兀术为扩张女真族在中原的势力,以调 兵山为军事基地,在此演兵习武,为调兵山历史写下浓重的一笔。在调兵山市, 人人都能讲上几段关于金兀术调兵遣将和宋徽宗坐井观天的故事, “金朝那点事 儿”,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1987 年在调兵山太平山上出土了两面铜镜, 直径 30 多厘米, 经过考证是辽 金时期的文物,现收藏于铁岭博物馆。历史不仅留下了遗迹,同时也留下了一些 金兀术调兵的民间故事,并由此而产生了相关的村名,如锁龙沟、兀术街、太平 山等,一直沿用至今。还有一些由历史遗存宗教祭祀形式而产生的神话传说,如 北山神仙洞、调兵山山顶古井等。还有关于农时历事所产生的民间故事,如《荞 麦姑娘》 。 调兵山之名确因金兀术而起?徽、钦二帝是否真在调兵山锁龙沟“坐井观 天”?调兵山市旅游局局长陈捷曾在采访中表示:“传说与考古是两回事,前者只 是源于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而考古则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来,以货真 价实的出土文物服人。如果以后一标准论,调兵山源于金兀术在此练兵而得名, 实无确考;但在调兵山一带,大量辽金时代的出土文物与年代久远的奇异地名, 却又使人不免产生种种联想。 ” 民间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 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而是人民群众的 艺术创作,尽管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 第四章第四章锁龙沟由来传说锁龙沟由来传说 大金国在灭掉辽国之后,与北宋交战。金与北宋交战的过程中,曾以此地为 大本营调兵遣将。 当年, 金国大元帅兀术就曾在这里调兵遣将, 进发中原。 后来, 北宋战败,徽宗和钦宗被生擒。金人在俘获徽钦二帝之后,并没有杀掉他们。而 是押解他们北赴上京。要他们跪拜在大金皇帝的脚下,叩首称臣。 从燕京经中京到上京, 这里是必经之地。当金人押解二帝从中京来到这里的 时候,已近谷雨时节。此时,春意盎然,百鸟欢唱。这里,北依兀术峰,南眺龙 凤山,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绝佳圣境令二帝不由得想起开封仲春的情景。 他们向金人提出要求,要小住几个月。金兵把二帝的要求报告给大帅兀术。兀术 想,从这里到上京还有 1000 里。大约再走一个月就能到达。开国庆典的时间是 八月二十四, 七月中下旬起程也不迟。 让他们先在这里住这几个月也无妨。 于是, 兀术就应允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 二帝随行的有近 2000 人。但是,这个屯子却一下子却容纳不了这么多人。 于是, 金人就把他们安排在附近十里八村的地方, 拨给了土地, 让他们种地自养。 二帝则被安顿住在枯井的亭子上。 金人还随山就势给他们搭建了“行宫”。所谓“行 宫,”就是将山脚削去,随山就势地盖起房子,形成半地下的“地窨子”。“行宫”与 井亭有走廊相连。二帝可以从“行宫”走到井亭上面,眺望远方。 在金人的想象中,二帝是两个妖怪。为了困住这两个妖怪。金兀术还特意打 造了一条两寸多粗的铁锁链。准备用它来锁二帝的魂魄。铁链的一端固定在井台 上,另一端下到井底的空洞里。至于锁链有多长,没人知晓。有好事者,往出拽 锁链,从井底就会发出男人低沉的哭声。锁链越往上拽越费劲,当拽不动时,锁 链哗啦一声又恢复原位。 在枯井关押二帝之后,乡亲们想起了僧人当年曾在此留下的一个条符。打开 一看,所说的是宋朝的两个皇帝。据说,当年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靠劈材 把龙嘴支住并将其父的骨头喂龙方得皇袍加身的。赵匡胤也靠一根梢棒打得天 下。但是,当江山传到徽、钦二帝时,大宋的气数几尽。真龙也变成了柔弱的枝 桠之龙。当他们被虏之后,“南来北往,”小住这里。枯井就成了二帝栖身的困囿 之瓮了。 后来,人们把班公屯也改成了锁龙沟。锁龙沟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第五章第五章调兵山文化遗址调兵山文化遗址 点将台山城、北城子山城保存完好,未经扰动,内涵丰富,是辽宁原始文化 居民城防建筑的范例,对认识辽北地区早期青铜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调兵山市文物管理所登记遗址 52 处,复查 17 处,新 发现 35 处具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调兵山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与铁岭博物 馆有关专家经过多次筛选论证,决定对点将台山城、北城子山城、太平山西南山 遗址、大泡山遗址 4 处历史文化遗产推荐申报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调兵山点将台山城位于调兵山市调兵沟社区北 100 米处的当地人称为“点将 台”的山坡上,整个城址形制为“凸”字形,顶部有一个经过人工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