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人的五脏六腑,七经八脉,以及分布图?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 胱、三焦,叫六腑。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器血量的功能。脾有营 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肺“管呼吸,主气”,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 功能。小肠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后分别清浊。胆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胃受纳食物, 再经脾将营养输出,以供养全身。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之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膀胱主 要是贮藏和排泄尿液。 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 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 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 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 每一经脉分别属 于一个脏或‘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 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 阴经行于四肢内侧, 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 属腑。 完美腹肌练习法: 这些动作主要锻炼上、下腹。 躺在斜板凳上,小腿离开板凳面。双手后屈,抓紧板凳两旁。提膝,幅度越高越好。同时拉 起臀部和大腿,使之离开凳面。当身体蜷起时,稍停并紧紧压榨腹肌。然后慢慢放下双腿。 过程中双脚不要触及地面。 躺在地面,双手握拳并放在头侧的太阳穴旁。屈起双膝,脚掌仍然平放在地面。按自己的肌 肉柔软度让双膝尽量向两边地板拉开至呈青蛙屈腿姿势。 用上腹带动身体向上升起而非肩膀。 眼望天花板,头部不要向前并尽量保持颈部稳定。 收缩 腹肌的过程中要保持双腿姿势稳定。 ●这个练习主要锻炼上腹。 ●肩膀离地越高直越好,但腰要贴着地面。 ●只须提起肩膀。 ●注意上身保持稳定,头部不要向膝盖方向抬起。 坐在板凳上,双手握凳边,上身微向后,双脚离地,保持膝曲,大腿向腹部提起,上身与下 身成 V 字形。 ●注意身体不要向前倾。 ●双脚不要放在地上。 双手握着两边的手柄,前臂支撑身体。稳定身体后,保持双腿笔直。尽量提高双腿直至与身 躯成 90 度或抬到最高位置,稍停并数两下,然后慢慢把腿放下。背脊必须紧挨靠背,用下 腹带动双腿提升,并非用大腿肌肉。 ●这个动作主练下腹。 ●放下腿前保持姿势不变,数两下。 ●注意上身保持稳定,不要向前倾。 躺在上斜板凳上,双手放在太阳穴旁。抬起上体,双脚弯曲,脚腕紧扣在固定加上。把右手 肘向左膝扭动。再重复动作时,把左手肘向右膝扭动, 每当上身抬到最高位置时应感到腹肌 在收紧。 ●这个动作主练上腹。 ●提起身体时,将手肘向一侧膝部扭动。 ●下身要保持稳定,双脚不要用力。 ●不要用双手抱着头部。 双手握着两边的手柄,前臂支撑身体。稳定身体后,保持双腿笔直。先将左腿向胸部提起, 膝关节成 90 度。然后慢慢把腿放下,再将右脚提 起,左右脚轮流做。背脊必须紧贴凳背。 用下腹带动腿部抬起,并蜚用大腿肌肉。 ●这个动作既可锻炼下腹又可结实肋部。 ●当脚抬至最高位置时,稍停并弯曲腹肌。这有助减少身体摆动的机会。 ●如果用借力带缠着手掌及横杠,就能更牢地抓着横杠,避免掉下来。 ●注意上身保持稳定,且不要向前倾。 躺在上斜板凳上,双手向膝盖方向伸直。利用腹肌将上身提起,保持2-3 秒,再躺下。 ●这个动作锻炼上腹。 ●提起身体时,注意下背要靠在斜板上,头部不要向膝盖方向提起。 完美腹肌的秘密 ●利用卷腹动作锻炼腹肌时,脚部要固定。 ●动作不要快上快落。 ●不是做得多就好,锻炼腹肌要诀是“重质不重量”。 ●不少人做以上动作时会错用腰,肩膀或颈等部位的相对肌肉。例如你要练下腹,就要尽量 放松对面的下腰肌肉。 ●练习时必须以所练的肌肉发力,避免用其他肌肉供力。例如当我们做提腿动作来锻炼下腹 时,就必须先收紧下腹肌肉,再利用该组肌肉带动双腿提起。 至于练上腹时,则须利用上腹 肌肉带动身体上抬。 祝你早日取得成功 五脏六腑-解 释 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五脏六腑-历史 出 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 “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内心 示 例 杨朔《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都洗得干干净 净。” 近义词 骨子里面、五藏六府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 “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 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 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 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 包括心、 肝、 脾、 肺、 肾五个器官 (五 脏), 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 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 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六个器官 (六腑) , 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 它们具有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 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 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 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 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 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 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 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 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 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 内脏之 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 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 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 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 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 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 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 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 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 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 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 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 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