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8年高三上海三模语文试卷
语文 2018 年高三上海市三模语文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____分钟 题型 得分 填空题简答题阅读理解总分 填空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秦观《____·郴州旅舍》) (2)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黄庭竖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____句用伯乐与钟子期的典故,隐 喻世上已无知音。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2.按要求选择。(5 分) (1)老年大学激励老年人“壮心不已”,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 分) A.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B.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C.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但它正在推动进化的过程,速度之快已为原来的基因所望尘莫及”这句话应在下文 中()处。 (A)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复制基因。(B)它就在我们眼前,不过 它还在幼年时代,还在它的原始汤里笨拙地漂流着。(C)这种新汤就是人类文化的汤。 (D)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怀嵩楼: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此诗写于作者 被贬滁州期间。 12.这首诗共有几组对仗句,正确的一项是()。(1 分) A. 一组 B. 两组 1 C. 三组 D. 四组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 分) A. 含蓄委婉 B. 沉郁顿挫 C. 平淡自然 D. 遒劲昂扬 14.请结合作品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加以赏析。(5 分) 6.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8 分) ①赵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辩智,颇涉经史。周太祖引为 相府铠曹参军,历记室,累迁熊州刺史。抚纳降附,得二千户,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冢宰 宇文护召为中外府掾,俄迁吏部下大夫。芬性强济①,所居之职,皆有声绩。武帝亲总万 机,拜内史下大夫,转少御正。____。后为司会,申国公李穆之讨齐也,引为行军长史, 封淮安县男,邑五百户。复出为淅州刺史,转东京小宗伯,镇洛阳。 ②高祖为丞相,尉迥与司马消难阴谋往来,芬察知之,密白高祖。由是深见亲委,迁 东京左仆射,进爵郡公。开皇初,罢东京官,____。未几,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 光禄大夫,仍领关东运漕,赐钱百万、粟五千石而遣之。后数年,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 赐以二马轺车,几杖被褥,归于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后数年,卒。上遣使致祭,鸿胪监 护丧事。 ③子元恪嗣,官至扬州总管司马,左迁候卫长史。少子元楷,与元恪皆明干世事。 【注】①强济:精明干练。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周太祖引为相府铠曹参军() A. 延长 B. 率领 C. 引导 D. 推荐 (2)拜尚书左仆射() A. 拜见 B. 拜服 C. 授予官职 D. 拜谢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B. 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C. 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D. 拜尚书左仆射与郢国公/王谊修律/令俄兼内史令/上甚信任之。 18.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 分) 芬明习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议众不能决者,芬辄为评断,莫不称善。 2 19.第②段一再写朝廷对赵芬丰厚的赏赐,这样写的作用是。(2 分) 20.最能体现“芬性强济”的两件事分别是和。(4 分) 阅读理解 (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3.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5 分) ①城市是什么? ②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与乡村一样,城市是一种聚落,是人类居住区的一种,是人 类生产和生活的地方,是社区。乡村和城市(城镇)在概念表述上是截然分开的,但在实 际形态上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这是因为,从自然村到集市、市镇、小城市、大都会,其间 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居住形态和空间特征、职业差异和社会异质性,以及基础设施的状况 等等,都是一个连续变化或累积的过程。位于这个过程的多种聚落形态被称为“城乡连续 谱”,各种聚落都处于这个连续谱系中的某个位置,而兼有城乡二者特征的形态较为多见。 ③正因为乡村与城市的界限模糊,当今世界各国对于何谓“城市”的定义标准并不一样, 对于将居住在何种聚落形态的居民统计为城市人口或乡村人口,不同国家往往有不同标准。 按照国际统计学会 1987 年的建议,超过两千人的人口聚居区即为城市居民区,在此以下的 为乡村居民区。欧洲国家大多采用这一标准,其中北欧的一些国家更是降低到五百人。在 美国,两千五百人以上的自治单位,或人口在每平方英里一千五百人以上的居民聚集区被 统计为城市人口。日本则将一万人以下的自治单位(区域)称为村,一到三万人为町(相 当于中国的建制镇),三万人以上的为城市。与此相较,中国对于城市和镇的设置标准都 高出许多。因此,国际上城市人口、城市区域的含义相当广泛,意味着从五百人到三万人 不等的集中居住区。____ ④从社会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磁铁,也是容器。城市本身具有的磁性和磁力,容易 吸引人、财、物向城市聚集。而在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生产的工厂化和现代交通通讯技 术的发达,城市的磁性和磁力大幅度增强,也因此导致了城市的过度膨胀,十九世纪百万 级人口城市的出现,以及二十世纪千万级人口城市的出现,都是以此为背景。这也就意味 着,如果不进行人为的控制,城市将会像一个贪婪无比的“大胃王”,吞噬一切它能够吞 噬的东西,即便造成它自身的梗阻和消化不良、导致严重的城市病也在所不惜;与此同时, 在城市飓风狂扫之后,乡村的凋敝和空洞化也难以避免。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最 近半个世纪中发生的现象,就是突出的例证。 ⑤进而,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是权力和资本的据点,是“增长机器”。国家和 城市的历史都表明,城市本身是权力的堡垒,堡垒的大小与权力或国家机器的大小相互对 应。而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急剧扩张的历史也显示,城市同时也成了资本的蜂巢。考虑 到权力和资本都具有贪得无厌、不断扩张的本性,为了权力本身的壮大和利润的增加,它 们都必然倾向于控制和汲取更多的资源,从人、财、物,到信息、符号和话语权,也必然 会在土地和空间方面进行拓展。也就是说,权力和资本的欲望的膨胀,必然会推动城市的 膨胀,两者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必然性。 ⑥就上述第一点而言,如果承认衡量某个(种)聚落或社区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它的宜居程 度,是其中的居民能否安居乐业,那么也就应当承认,只有宜居与否的聚落或社区,而不 存在先天优劣的城市和乡村。而第二和第三点则提醒我们,必须对过度的城市化和城市的 过度膨胀保持警惕,因为它既会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