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子道法自然
试论老子“道法自然” 试论老子“道法自然” 天地万物由自然而产生,亦由自然而运化,所以生长、收藏、 治乱、安危、成败、兴衰、吉凶、祸福均属“自然” 。 甲、天地之“自然” 。宇宙形成之后,自然形成天尊地卑 的高下对仗之关系。然后随太阳东升西降,月亮亏盈圆缺, 阴阳进退,伸屈盈缩。紫微星居中天之上。斗罡转向,星辰 运移,明生岁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阳长阴消,气候温 和,万物草木,随之葱生;斗柄南指,天下皆夏,阴尽阳极, 暴暑炎热,万物繁茂;斗柄西指,天下皆秋,阴长阳消,气 候萧凉,万物始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阳尽阴极,万物 收敛。故天空中,日月往来风云雷雨,自然始作。雷以动之, 风以挠之,日以煊之,雨以润之,万物随之。山石草木,生 长收藏,飞禽走兽,生老病死,无一不在大化中生息。这种 造化,是天地之“自然” 。故《庄子》云: “天其运乎,地其 处乎,日月其争於所乎,敦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而推 行是?”意即:天地运化,日月往来,无任何主观意志主宰 和操纵,而是自然之造化。 乙、事物之“自然” 。天地之间,一切事物变化生息均属 “自然” 。飞禽生羽,自高飞翔走兽四足,陆上行走。蛇无 足仍可行,蜈蚣多足亦不累。物体构形,头上脚下,胸前背 后,两臂左右。鸟不染自黑,鹤不洗自白,均属“自然”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稼穑者,深翻土地,调和土壤,选 好良种,随季节令,勤劳耕耘,花繁果丰。反之,则无收。 亦是“自然”也《素书》云: “饥在贱农,寒在惰织。 ” 丙、处事接物之“自然” 。人之处世,祸福安危,因果自 然。福在积善,祸在积恶。故常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 《易传》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1.上下调理的自然因果。令与心乖者废, 后令谬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慢其所敬者凶,亲谗远忠者亡,私人以官者 浮,淩人取胜者侵,略己而责人者不治,以过弃功者殃。群 下外,异者沦,行赏吝啬者沮,贵而忘贱者不久,念小恶而 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 乱,决策於不仁者强。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 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 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 罪者酷。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这对人类社会,上治下,下 应上,有什麼因必有什麼果,亦自然也。 2.左右交结的自然因果。在人群之间,上与下的调理对 应,是纵向的自然之关系,然则左右的横向交接,亦有自然 的因果关系。 以言取怨者祸,好直辱人者殃,自厚而薄人者弃;多许少 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厚敛薄施者凋;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累;能有其有者妄;贪人之有者残。 老子云: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里讲的“骄”有以下两 种含意:一是骄慢不逊,欺淩侵犯,逼迫劣弱。二是奢移不 节,挥霍浪费,厌酒食,服文彩,贪淫乐,肆无忌惮。这里 讲的“咎” ,是殃之兆,祸之果,小则倾家丧身,大则祸国 殃民。是怎样形成的?就因居豪门恃权位,欺淩人,仗富贵, 厌酒食所致亦属“自然”也。又云: “江海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意即:江海为什麼能为百谷 之王呢?是因为它善於处下。那百谷之水,自然趋下而归江 海,因之它能为百谷王。那麼,有道之圣人,取法江海处下 能为百谷王的这一自然规律。又云: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 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 而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 争。 ”意即圣人其所以能得到众人之拥戴,是因为圣人首先 谦下礼让,处后居下,重道德,行规范,贤才出众,感人心 腑。如此日久,众人钦佩,而被众人心悦诚服推崇在先,拥 戴於上。这样处先居上的,众人均感自愿,所以乐而不重、 不害,最有生命力。这仍属“自然” 。故经中讲的: “是以圣 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 故能成其私。 ” 仍指此而言又云: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即: 仁人君子,他不与人争,但人们亦莫人与他争,且不争而得 到的, 谁也争不去。 与这里讲的 “非以其无私, 故能成其私” , 均指体自然而不争之意。如《易》之谦卦。其卦像是上地() 下山(),其示意是山在土地下,必然自然稳固。故其卦辞曰: “谦亨,君子有终” 。意即:行事谦虚而谨慎的仁人,办理 事务必然亨通。 有伟大成就的君子,因廉必能保持善终,故曰: “„„人 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劳 谦君子有终吉,子曰: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语以其功下者也” 。 常人不知自然之妙用,不修道立德,崇德广业,反而有意去 争先居上,结果适得其反,不但争不到,反而因争招殃引祸。 《易》讼卦“上九,或锡(赐)之磐带,终朝三褫(剥夺)之。 “意 即:以逞强用争而赢得的,即使得到不会持久。在一天之内, 被人剥夺三次。 《易》剥卦,其卦象上山()下地(),正与谦卦 相反。其示意是高山突出屹立在平地之上,必不稳固。其卦 辞为“剥” ,不利有攸往,人如行事,骄奢而处於众人之上, 必被人剥夺,且浸蚀,不利於继续向前往。 同时人之安危,仍有因果之自然关系。故《易传》云:“危 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 国可保也。 ” 《易》曰: “其亡其亡,系於包桑。 ”这段经意是 说:安而思危,治而防乱。时时刻刻对灭亡有警惕,且作准 备。譬如开车的司机,常有倾覆之准备,对车时有检修,对 道路观察细致,方免肇事突发。常人不知此妙,在安载的时 局中,却任性逞狂,草率疏忽,其结果在此而导致危亡。这 亦属自然。 丁、 “自然”一意在治国理民方面。治国理民的唯一目的 是国政昌荣,禁民为非,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道德经》中 涉及治国之方、理民之策较广。如五十二章讲的: “大道甚 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这节经意是说, 理民之道是平常,亦是自然的,但执政者,好走歧途险径。 朝廷不顾民众,为了分外安亨,而大量修除,滥用民资民力, 而百姓将大量耕耘的劳力投入於不必要的修除,结果田禾被 荒芜,导致欠收,仓虚无有积蓄。民以食为天,因之导致出 不足食引起不能安居乐业。七十五章讲“民之饥,以其上食 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 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此章经意说明两 个问题。一是阐说人民的饥苦由何产生。它是说执政者,贪 图享乐,奢侈不节,只求宫廷豪华,纵科派之条,横徵暴敛, 不怕民之饥寒,民因此而遭饥馑之患。二是讲说民难治的原 因。民之难治者是因为政令繁苛,执政者随心所欲,任意妄 为,民必抗拒而难治。故在五十八章中讲的 “其政闷闷(宽容 大度), 其民淳淳(朴实敦厚), 其政察察(在这里当苛察、 烦琐、 显示精明讲),其民缺缺(战溧不足)” ,仍指朝廷所有的政令 与百姓安危有自然之关系。 《道德经》中五十七章中讲的 “„„我无为而民自化(上顺天理,下应民心,而不任性妄 为),我无事而民自富(不求分外之厚享,不滥用民资民力, 而人民自然富裕),我好静而民自正(执政者虚心恬淡,自然 而然举措有常,物物各安其分内